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從雪山踏歌而來 藏族新生代歌手“放聲”國際舞台

發布時間:2022-02-05 10: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阿爸那把胡琴在手裏拉,滄桑刻上他臉頰,小時候我問他高原有多大,他說也沒見過布達拉……”

  除夕之夜(1月31日),由中國、斯裏蘭(lan) 卡、馬來西亞(ya) 等國藝術團隊聯袂打造的“‘春暖花開’跨國新春文藝晚會(hui) ”,通過互聯網向全球觀眾(zhong) 播出,之後還將在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中亞(ya) 和西亞(ya) 多國媒體(ti) 轉播。藏族“90後”女歌手紮西措姆獨唱歌曲《阿爸》,在這場多國文化交融的視聽盛宴裏表現尤為(wei) 精彩。

  舞台下,紮西措姆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很高興(xing) 能夠在這場跨國文化交流中,獻上一首藏族歌曲,將溫暖帶給海內(nei) 外觀眾(zhong) 。

  紮西措姆來自雲(yun) 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梅裏雪山腳下的一個(ge) 藏族村莊,唱歌跳舞是當地藏族的人生“必修課”。她告訴記者,生活在梅裏雪山腳下的藏族,無論是節日、婚嫁、祭祀活動,人們(men) 都會(hui) 從(cong) 四麵八方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慶祝、娛樂(le) 。“出生在雪山腳下的人,學會(hui) 說話就會(hui) 唱歌,學會(hui) 走路就會(hui) 跳舞。”

  她的家鄉(xiang) 德欽縣,也被稱為(wei) “中國弦子之鄉(xiang) ”。德欽縣地處青藏高原南緣,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人們(men) 通過弦子和放聲高歌,釋放心情。弦子是一種集歌、舞、樂(le) 為(wei) 一體(ti) 的藝術,也能傳(chuan) 播生產(chan) 技能、勞動生活常識。

  在梅裏雪山“弦子文化”的熏陶之下,紮西措姆自小就能歌善舞。15歲那年,初中音樂(le) 課老師發現紮西措姆的嗓音開闊、賦穿透力,於(yu) 是將紮西措姆向迪慶州民族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文藝班推薦。這個(ge) 文藝班專(zhuan) 門培養(yang) 聲樂(le) 、器樂(le) 、舞蹈等藝術生。

  “當年,迪慶州民族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的老師來考察我,我唱了一首藏族經典歌《北京的金山上》打動了他們(men) 。”紮西措姆回憶,從(cong) 此她進入了文藝班,成為(wei) 一名聲樂(le) 專(zhuan) 科生,後來還進入迪慶州歌舞團。

  “藏族天生就有金嗓子,因為(wei) 天賦好,許多藏族歌手忽略了專(zhuan) 業(ye) 水平的提升。”紮西措姆對聲樂(le) 有著如對雪山般的崇敬,她希望不斷提升聲樂(le) 的專(zhuan) 業(ye) 程度和理論水平。

  已進入迪慶州歌舞團的她,又通過國家少數民族人才培養(yang) 政策,成功考上了上海音樂(le) 學院,之後又進入中國音樂(le) 學院攻讀研究生。

  2021年研究生畢業(ye) ,紮西措姆便受邀獻唱“‘春暖花開’跨國新春文藝晚會(hui) ”。為(wei) 了此次演出,她找出才旦卓瑪、韓紅、亞(ya) 東(dong) 、容中爾甲等藏族歌手的作品聆聽,從(cong) 中汲取表演靈感。

  紮西措姆告訴記者,藏族歌手的歌聲受到全中國民眾(zhong) 的喜愛和傳(chuan) 唱,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音樂(le) 將藏族音樂(le) 與(yu) 中國各民族傳(chuan) 統音樂(le) 元素進行了融合。“近年來,藏族音樂(le) 又融合現代音樂(le) 元素,在中國的互聯網上,特別是短視頻平台受到追捧。”

  此次參與(yu) 跨國新春文藝晚會(hui) ,與(yu) 多國藝術家聯袂演出,令她發現了未來努力的方向,“我研究生畢業(ye) 後具備一定音樂(le) 理論水平,今後要開展藏族音樂(le) 研究,探索藏族音樂(le) 與(yu) 世界音樂(le) 融合的路徑。”

  她希望,藏族新生代的音樂(le) 能走向世界舞台,歌唱雪山腳下藏族民眾(zhong) 的幸福生活。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