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藏醫館緩解青海農牧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1月2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鎮中心衛生院藏醫館,護士給患者做鹽浴治療。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攝
1月2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鎮中心衛生院藏醫館,醫生為(wei) 患者取藏藥。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攝
1月2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鎮中心衛生院藏醫館,護士給患者做糊兒(er) 美治療。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藏醫才旦加將炮製好的藏藥草製作成多個(ge) 寶塔形狀,放置於(yu) 患者羊洛加脖子處,用火點著後讓藏藥燃燒片刻,隻見點燃處微微冒煙,待藏藥燒盡時便將其移除。隨著藏藥不斷吸收,羊洛加慢性咽炎的症狀緩解了很多。
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鎮中心衛生院藏醫館,藏藥的清香撲鼻而來。43歲的羊洛加來自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尖紮灘鄉(xiang) 洛瓦村。“我們(men) 村很多人都來這裏看病,藏醫藥價(jia) 格低,效果好。”羊洛加說。
在藏醫理療室,患者們(men) 在接受不同的藏醫理療服務。有患者趴在病床上做糊兒(er) 美治療,有患者將身體(ti) 埋在大顆粒鹽中做鹽浴治療,還有患者將雙腳泡在藏藥中做藏醫足浴療法……很難相信,這是在大山深處的基層衛生院藏醫館見到的情景。
“常牧”為(wei) 藏語,意為(wei) “紅色的山溝”。這裏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最遠的村距離縣城90多公裏,是全縣唯一的純牧業(ye) 鄉(xiang) 鎮,平均海拔3000米,年平均氣溫僅(jin) 有5攝氏度左右。
“因氣候、海拔、飲食等多方麵原因,這裏很多農(nong) 牧民患有關(guan) 節炎、高血壓、胃腸炎等疾病。”常牧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才旦多傑說,由於(yu) 藏醫藥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上有良好的功效,診療服務價(jia) 格低廉,許多農(nong) 牧民都會(hui) 選擇看藏醫。
才旦多傑介紹,衛生院藏醫館未成立時,很多患者隻能去貴德縣城或者西寧就醫,路途遠、開銷大,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
為(wei) 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看上病,2017年,國家投資18萬(wan) 元在常牧鎮建成藏醫館,2021年,國家又投資50萬(wan) 元對藏醫館改造擴建。目前,藏醫館共設有25間病房,有藏醫專(zhuan) 業(ye) 人員19名,每天到此看藏醫的人絡繹不絕。
走進藏藥房,櫃子上整齊陳列著七十味珍珠丸、潔白丸、二十五味珊瑚丸、智托潔白丸等240餘(yu) 種常用藏藥。
“醫生給我開了一個(ge) 月的桑培諾布丸、阿嘎尼西丸、安置精華散和旺赤尼阿丸,隻花了65元。家門口就能看好病,不用去縣城。”46歲的娘毛才讓是常牧鎮上崗查村村民,患關(guan) 節炎已經6年多,吃了一個(ge) 療程的藏藥後,症狀明顯緩解。
才旦多傑說,為(wei) 提高藏醫診療水平、開展多種藏醫理療服務,衛生院組織多名藏醫大夫赴青海省藏醫院、興(xing) 海縣藏醫院等學習(xi) 藏醫外治技能。目前,藏醫館能開展藏藥浴、艾灸、放血等藏醫特色療法28種。
由於(yu) 藏醫外治水平不斷提高,衛生院的就診人數逐年增加。常牧鎮中心衛生院門診總人數由2017年的9876人次提高到2021年的12898人次,住院人數由2017年的876人次提高到2021年的1487人次。
目前,青海的“小”藏醫館正在發揮“大”作用。和常牧鎮中心衛生院藏醫館一樣,青海省共有439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了中藏醫館。
“基層藏醫館受到廣大農(nong) 牧民患者好評,真正解決(jue) 了基層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實現了讓患者在基層首診的目標。”青海省中藏醫藥管理局四級調研員華旦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首次設立藏醫藥浴、中醫肺病等專科聯盟
青海省中醫院、青海省藏醫院作為青海省中藏醫龍頭醫院,選定優勢特色專科,與縣級中藏醫醫院組建專科聯盟,是青海省中藏醫藥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和突破。[詳細] -
青海持續推進“師帶徒” 繼承名老中藏醫藥專家學術經驗
青海省持續推進名老中藏醫藥(含蒙醫,下同)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來推進中藏醫藥學術的研究、繼承與發展。[詳細] -
探訪青海海南高原藏醫藥文化展館
12月29日,記者探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藏醫藥文化展覽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