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記錄中國“聚寶盆”的青海攝影人
圖為(wei) 青藏高原生活的野豬群。何啟金 攝
“拍攝野生動物是一門技術活兒(er) ,想要拍到它們(men) ,就得會(hui) 找,還要會(hui) 等。為(wei) 了拍攝一張滿意的照片,我們(men) 經常前往可可西裏無人區、阿爾金山無人區等地,在零下十幾度的嚴(yan) 酷環境中,仍然保持著創作的熱情,隻為(wei) 記錄下大自然當中的每一個(ge) 精彩瞬間。”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會(hui) 員、青海省攝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格爾木市攝影家協會(hui) 主席何啟金說。
圖為(wei) 藏野驢穿越青藏公路。何啟金 攝
已至知命之年的何啟金是海西供電公司的一名員工。20多年來,何啟金作為(wei) 攝影人,積極將地處青海省海西州的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的區位優(you) 勢、品牌優(you) 勢、自然景觀、特色農(nong) 業(ye) 、民族風情等通過攝影作品的方式向外界廣泛宣傳(chuan) 推廣,屢次深入雪山冰川、大漠戈壁、濕地河流、無人區等地拍攝,傳(chuan) 遞柴達木盆地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圖為(wei) 藏羚羊在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內(nei) 嬉戲。何啟金 攝
“在青海生活了30多年,格爾木是我的第二個(ge) 故鄉(xiang) ,這裏豐(feng) 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值得我去發現和展現。同時作為(wei) 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和電網員工,我也深愛著這一方水土。我要通過鏡頭去記錄這裏銀線飛架的巨變。”何啟金笑著說。
何啟金介紹,攝影就是去記錄令自己感動的畫麵,這些畫麵同時還能打動別人,去尋找美、去發現美、去記錄美。
圖為(wei) 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活的藏羚羊。何啟金 攝
每張攝影作品的背後都富有不同的含義(yi) ,“能源血脈”中河流如血脈蜿蜒至柴達木盆地,浸潤一方。“特高壓下的藏羚羊”展現出生態環境向好發展,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畫卷。“我就想通過自己的視角和鏡頭,展現電網和發展為(wei) 城鄉(xiang) 帶來的變化,同時讓大家看到柴達木盆地中生物的多樣性,在宣傳(chuan) 生態保護的同時,向外界展示大美青海。”何啟金說。
圖為(wei) 青藏公路上的狼。何啟金 攝
“通過多年的學習(xi) 和實踐,我深深地體(ti) 會(hui) 到,作為(wei) 一名攝影師,就要有一雙善於(yu) 觀察和發現的眼睛,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有趣的、美麗(li) 的、令自己感動的人和事。攝影使我學會(hui) 了發現美、欣賞美,學會(hui) 了關(guan) 注身邊的人和事,看到了很多我們(men) 當地的自然美景,豐(feng) 富了自己的生活,健康了自己的身心。”何啟金說,“我熱愛我的工作,我要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每一個(ge) 精彩的畫麵,同時想要用我的視角記錄這裏的生態環境,通過鏡頭將生態環保理念傳(chuan) 播出去,這是我最大的心願。”何啟金說。
這些年來,自然生態攝影逐漸盛行,攝影愛好者們(men) 深入草地、濕地、高原,將鏡頭對準自然生態原貌與(yu) 野生珍稀動植物,希望用鏡頭展現自然美景和可愛生靈,喚起人們(men) 的環保意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攝影師作品再次走向世界舞台
日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和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簽約攝影師劉祥、馮銳強的作品闖入意大利第16屆國際自然攝影大賽半決賽。[詳細] -
青海攝影團隊拍攝到荒漠貓清晰影像
2021年12月下旬,三江源時代影像中心/青海國家公園影像中心攝影團隊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到中國特有貓科動物——荒漠貓。[詳細] -
攝影師鮑永清:第一次拍到雪豹是在我的夢裏
回想起第一次拍到雪豹的場景,他記憶猶新:“吃飯想、睡覺想,甚至做夢都夢到自己拍到了雪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