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玉樹:野血犛牛繁育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2-27 13: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你看這頭牛的毛色多純正,身體(ti) 也壯,這樣的品相在犛牛中算得上頂尖了,相信野血犛牛采購驗收肯定沒問題。”近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龍麻村的村民土旦嚴(yan) 培在牛棚裏忙活,給犛牛梳理毛發、再添上新鮮的牧草……土旦嚴(yan) 培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這頭犛牛。

  上午9時,土旦嚴(yan) 培牽著自家的犛牛早早來到了驗收場地,原本空曠的場地上擠滿了前來參加驗收的村民和他們(men) 帶來的犛牛。這些犛牛不僅(jin) 是牧民們(men) 的寶貝,更是當地打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高質量發展大門的“金鑰匙”。

  “我們(men) 按照市場價(jia) 格從(cong) 牧民手中收購純種野血犛牛,目的是打造‘種子工程’,簡單說就是確保犛牛的血統純正,從(cong) 而繁衍出品質更好的野血犛牛,這樣做也是為(wei) 了加快打造曲麻萊縣成為(wei) 高質量綠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白瑪介紹,除了龍麻村,紅旗村也是參與(yu) 采購的村子之一,而采購來的犛牛分別在兩(liang) 個(ge) 村子的犛牛良種繁育基地進行集中統一飼養(yang) ,如果有訂單需求就可以直接從(cong) 繁育基地提供高品質犛牛。

  “村裏的牧民還能以草場、勞力的形式加入繁育基地,總而言之,通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上不會(hui) 落下任何一個(ge) 人。”白瑪補充道。

  其實早在十年前,紅旗村就成立了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近年來,在村“兩(liang) 委”的帶領下,紅旗村被劃分為(wei) 16個(ge) 片區,同時下設了16個(ge) 股份製合作小組,確立了“劃區輪牧、合理載畜、整合資源、多種經營”的發展理念,並結合群眾(zhong) 實際,細化作價(jia) 定股標準,將草場、牲畜和勞力全部作價(jia) 入股。

  “現在我是良種繁育基地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基地的放牧以及一些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每個(ge) 月都有5000元的工資,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了。”說話的是紅旗村脫貧戶才仁。

  而在此之前,才仁家沒有牲畜,草場麵積也十分有限,家裏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給別人放牧,每年的收入不多,日子緊巴巴的。但他覺得不能“等靠要”,在致富的路上得想想辦法,找找出路。於(yu) 是,在良種繁育基地成立之初,他就以勞力的方式入股加入了合作社,現在每個(ge) 月有固定工資和補助,到夏季再幫別人挖蟲草,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如今,紅旗村連片牲畜數量達到15000餘(yu) 頭(隻),入社戶數568戶,合作社牧戶入社率達到100%,“要入社,入社好”成為(wei) 村民們(men) 的共識,分紅153餘(yu) 萬(wan) 元,戶均分紅達到3000元,入股牧戶的人均純收入較入股前增長了2倍。

  “下一步,我們(men) 會(hui) 將重點放在加快打造‘種子工程’上,確保我們(men) 野血犛牛始終如一的高品質,同時,第二、三產(chan) 業(ye) 也會(hui) 在今年慢慢規劃起來,爭(zheng) 取把我們(men) 的犛牛做成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金色名片’,帶著群眾(zhong) 共同奔向更美好的明天。”白瑪說。

  龍麻村和紅旗村通過入股分紅的方式,將牧民手中的草場和牲畜進行整合,改變了牧民“跟著草山走,圍著牛羊轉”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這是傳(chuan) 統草原畜牧業(ye) 走向現代化的關(guan) 鍵一步,而特色野血犛牛的培育,更使兩(liang) 村提速奔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