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通天河畔的“希望種子”

發布時間:2022-03-02 13:57:00來源: 青海日報


直門達村的村民正在網上學習(xi) “中央1號”文件。 直門達村供圖

  2月25日,行走在海拔將近40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歇武鎮的通天河畔,可以看到一座大橋靜靜地橫跨在河的兩(liang) 岸,直門達村就在大橋附近,“直門達”意為(wei) “玉樹通天河畔渡口”,當“中央1號”文件的春風輕撫通天河畔時,也溫暖了直門達村村民的心。

  “吾尕,你們(men) 家耕地不少,今年要全部都種上,別撂荒了,不然那麽(me) 好的地都浪費了,多可惜。”正在說話的是直門達村的“第一書(shu) 記”多傑才仁,今天是村“兩(liang) 委”班子組織開展“中央1號”文件入戶宣講的第一天,吾尕家也是入戶宣講的第一家。

  “我們(men) 村子一共106戶人家,有55.2公頃可用耕地,村裏每戶都有自己的耕地,吾尕家裏有差不多0.3公頃耕地,在村裏已經算耕地比較多了,所以,我們(men) 第一家就先給吾尕講講今年新的好政策。”多傑才仁在一旁介紹。

  “今年,我計劃把我們(men) 家裏的地全都種上青稞,聽了書(shu) 記的宣講,和村裏要重新修繕‘水磨糌粑’的事之後,我感覺更有幹勁兒(er) 了。”吾尕開心地笑道。

  原來,在村裏的歇武河上有一個(ge) 水磨,但是由於(yu) 年久失修已經不能使用了。

  “我們(men) 村的耕地基本都是種黑白青稞兩(liang) 種作物,不過拿去賣的很少,基本都是自己吃或者送送親(qin) 戚朋友,所以很難形成產(chan) 業(ye) ,但今年我們(men) 計劃把水磨修好,到時候村裏就以村集體(ti) 的名義(yi) 收購村民手裏的青稞,然後再把加工好的糌粑拿到玉樹市裏和西寧去賣,收益就可以給村民分紅,這樣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能繼續保持我們(men) 傳(chuan) 統的工藝風格,是一舉(ju) 多得的好事。”多傑才仁解釋。

  從(cong) 吾尕家出來,多傑才仁一行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家宣講。

  “老人家,今年你們(men) 家的地也不用擔心,還是我們(men) 村‘兩(liang) 委’過來幫忙給你們(men) 種,收的時候也有我們(men) 呢,你就放心吧。”多傑才仁握住一位年邁的老人慢慢地說。

  今年已經80多歲的美美是今天的第二戶宣講對象,老人家裏隻有一個(ge) 身體(ti) 殘疾的女兒(er) ,基本沒什麽(me) 勞動力,所以每年老人家的地都是村‘兩(liang) 委’過來幫忙種和收,多傑才仁一邊和老人拉著家常一邊說著文件裏的東(dong) 西,老人緊緊握住多傑才仁的手,淚水一直在眼眶裏打轉,時不時笑著點點頭,幸福的樣子就像是把多傑才仁當做自己的孩子。

  “我們(men) 除了入戶宣講,還會(hui) 給不在村子裏的村民通過網絡進行宣講,我們(men) 把‘中央1號’文件的內(nei) 容做成通俗易懂的視頻,發給不在村裏的村民,讓他們(men) 即使不在村裏也能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政策。”村委書(shu) 記牙馬才仁說。

  多傑才仁接過話茬:“今年,除了村裏一直參與(yu) 的光伏發電站項目外,我們(men) 還打算結合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開發一係列旅遊項目,村裏有這麽(me) 美麗(li) 的風景,再加上特色鮮明的古法水磨,相信這個(ge) 旅遊項目一定有很好的前景,爭(zheng) 取做到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多點開花,帶著村子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上‘更上一層樓’。”

  蜿蜒的通天河一直向遠方流去,山穀裏盤旋著叫不上名字的鳥,直門達村的村民在等著合適的時間,播下今年的青稞種子,也在心裏種下美好的心願,等它慢慢生根發芽,最終開出一朵“幸福的花”。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