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創新推進光伏治沙 “牧光互補”生態富民
“我放牧5年了,現在每年出欄200多隻羊,去年掙了24萬(wan) 元。”近日,在華能青海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xiang) 下合樂(le) 寺村牧民李其元告訴記者。
華能新能源公司是首批入駐海南州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園區的光伏發電企業(ye) ,至今已建成14個(ge) 光伏電站,去年實現產(chan) 值1.8億(yi) 多元。同時,作為(wei) 下合樂(le) 寺村定點幫扶企業(ye) ,華能新能源公司在當地大力發展光伏電場生態畜牧業(ye) 。“企業(ye) 發展了,生態恢複了,‘光伏羊’成了意外收獲。”下合樂(le) 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列東(dong) 主介紹,光伏電場的光伏板需定期清洗,給降雨稀少的草原荒灘補給了水分,牧草拔節生長;光伏電場需除草防火,牧民的牛羊又成了“割草機”,“真是一舉(ju) 兩(liang) 得”。
海南州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園區位於(yu) 共和縣塔拉灘,是全國首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該州堅持在建設中保護、在保護中建設的發展理念,通過沙漠生態治理和生產(chan) 實踐,逐步形成了光伏與(yu) 治沙相輔相成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目前,園區內(nei) 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蓋度恢複到80%,水源涵養(yang) 量大大增加,牧草產(chan) 量達11萬(wan) 噸,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呈雙下降趨勢。
新能源發電區光伏發電園引入“牧光互補”模式,在光伏電站種植牧草,養(yang) 殖牛羊存欄達22000多隻,實現了“一草兩(liang) 用”;創新“光伏+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截至目前,新能源發電區已提供3349個(ge) 公益性崗位,對實現創業(ye) 就業(ye) 、民族團結、脫貧致富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據了解,塔拉灘草原的10個(ge) 村民委員會(hui) 、24個(ge) 社,313戶978名貧困人口去年脫貧後走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
“在利好政策鼓舞下,去年海南州新能源產(chan) 業(ye) 累計完成投資175.14億(yi) 元。光伏行業(ye) 稅收首次超過水電行業(ye) ,光伏園區企業(ye) 2021年實現稅費收入9.41億(yi) 元,占全州稅收收入43.77%。”國家稅務總局海南州稅務局副局長馬成勇表示,塔拉灘上“追光逐日”的小巨人,將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塔拉灘上興起的“光伏海”
借光行風,“風光”生金,近年來,海南州把擴大清潔能源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繼續擴大光伏發電規模,鼓勵各大新能源企業向生態環保、旅遊觀光等多元化發展,不斷提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詳細] -
青海省共和縣:發電放牧兩相宜
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的千萬千瓦級生態光伏發電基地,新割過的草地平展如毯,整齊的光伏矩陣間,工人們手持水管,給光伏板洗塵。遠處,羊群穿梭,自由覓食。[詳細] -
揭秘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
12月14日,甘孜州鄉城縣正鬥鄉,海拔4000米的頂姆壩子陽光正好,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國家電投四川甘孜州南部正鬥光伏實證實驗基地項目在這裏正式啟動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