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18年再沒有發生斷流現象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主題為(wei) “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複蘇河湖生態環境”。記者走訪黃河源頭了解到,自2005年至今,黃河源頭連續18年再沒有發生過斷流現象,黃河源頭姊妹湖水位均有明顯上漲,麵積明顯增大。
3月12日,位於(yu) 瑪多縣境內(nei) 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黃河源頭“姊妹湖”之一的鄂陵湖風光。新華社記者 呂雪莉 攝
萬(wan) 裏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是黃河流經的第一個(ge) 縣,境內(nei) 有黃河源頭姊妹湖紮陵湖和鄂陵湖。流經瑪多縣的黃河源頭幹流曾經出現連續跨年度斷流現象。特別是在2004年冬春季,鄂陵湖出水口出現曆史上首次斷流。
記者曾於(yu) 2004年4月3日實地采訪了黃河源頭斷流的情況。記者沿途所見,整個(ge) 黃河幹流盡是幹涸的河床、光禿禿山丘、突兀的溝壑。在鄂陵湖出水口,是大片大片裸露的湖底和河床。
時隔18年後的2022年春季,記者再次走訪黃河源頭,處於(yu) 冰凍期的黃河幹流宛若一條潔白的哈達,蜿蜒鋪陳在草原之上,鄂陵湖出水口冰麵寬闊,與(yu) 巨大的湖麵渾然一體(ti) 。記者還發現了一群遷徙中的蓑羽鶴在幹流河道間棲息。
3月13日,在位於(yu) 瑪多縣境內(nei) 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記者拍攝到的一群蓑羽鶴在黃河幹流河道間棲息覓食。新華社記者 呂雪莉 攝
“2005年以來來水量明顯增加,至今,黃河源頭再沒有發生過斷流現象。”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hui) 生態保護站站長韓常鵬說。
觀測數據顯示,2004年黃河沿水文站徑流量僅(jin) 0.2627億(yi) 立方米,之後顯著升高,在2019年達到29.74億(yi) 立方米。同時,鄂陵湖水位有了明顯上漲,2018年出現了曆史最高水位4271.34米。而在2004年這一數據僅(jin) 為(wei) 4268.12米,是1987年有觀測數據以來的曆年最低。
據青海省遙感中心監測,2019年紮陵湖和鄂陵湖分別出現最大麵積572.38平方公裏和682.13平方公裏,比2003年最小麵積時分別增大了36.78平方公裏和66.23平方公裏。
3月12日,位於(yu) 瑪多縣境內(nei) 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黃河源頭“姊妹湖”之一的紮陵湖風光漣漪。新華社記者 呂雪莉 攝
青海省氣候中心副主任劉鵬分析認為(wei) ,黃河青海流域是氣候變化敏感區及生態環境的脆弱區,受氣溫上升、降水量增多等有利氣候條件的影響,以及近年來一係列生態保護與(yu) 建設工程的實施,特別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等,黃河源地區的生態環境整體(ti) 趨於(yu) 好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世界水日,走近“中華水塔”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詳細] -
青海:6723名河湖長、15980名管護員守護“中華水塔”
青海省以“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為遵循,充分發揮河湖長製製度優勢,舉全省之力守護好“中華水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