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頭綜合福利院老少同樂
圖為(wei) 老人和孩子們(men) 一起做飯。馬銘言 攝
“老師,今天要在電腦上練習(xi) 打字嗎?”放學回到福利院,9歲的白瑪永吉第一件事就是找“才金哥哥”。
“作業(ye) 寫(xie) 完了嗎?除練習(xi) 打字,今天還可以跟其他小朋友做實驗、讀書(shu) 哦。”誌願者才金摸摸白瑪永吉的頭,笑著回應道。
這座綜合福利院位於(yu)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是2010年玉樹地震災後重建項目,入住托養(yang) 該縣“一老一小”特殊群體(ti) 。
目前,綜合福利院入住15名特困老人,16名孤兒(er) 及困境兒(er) 童。平日裏,10餘(yu) 名護工和醫務人員照顧老人孩子的飲食起居。
春日午後,老人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坐在院子裏曬太陽、聊天、散步。在康複室,老人在陪護下做按摩;休閑室裏的老人們(men) 伴著音樂(le) 跳起鍋莊舞;閱讀室裏,孩子們(men) 讀書(shu) ,玩益智拚圖……
今年65歲的然沙白拉,自福利院建成以來便和孫子住在這裏。“以前家裏困難,蓋不起房,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住得暖。你看,這是小孫子上小學獲的獎,這張是初中的……”屋子擺放著各式獎狀,提及這些,然沙白拉如數家珍。
“祖孫倆(lia) 一起住在獨立的單間內(nei) ,配備了藏式家具、電視機、微波爐、冰箱等。”福利院院長才仁多傑介紹,讓老人們(men) 安享晚年,孩子們(men) 也能感受家庭溫暖。
“平時,老人們(men) 喜歡給孩子做點吃的,所以還配備了電灶,為(wei) 了安全,老人們(men) 做飯時,工作人員會(hui) 在旁指導用電。”才仁多傑說。
為(wei) 了給兒(er) 童們(men) 創造更好的學習(xi) 成長條件,福利院劃分學習(xi) 區、遊戲區、生活區等,治多縣青年誌願者服務隊也會(hui) 不定期來這裏,給孩子們(men) 輔導作業(ye) ,一起做物理小實驗、手工藝品等。
“每周還有一節計算機課,教孩子們(men) 一些基礎技能,他們(men) 都很期待。”誌願者土丁才培說。
五年級的陳偉(wei) 華,2019年和奶奶來到福利院,性格內(nei) 向的他慢慢交到了朋友。“在這裏,我可以讀到各式各樣的課外書(shu) ,每天也可以和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去上學,很開心。”他說。
治多縣被譽為(wei) “長江源頭第一縣”,該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多年來民生領域固定投資在財政支出中占比超過80%。治多縣財政部門專(zhuan) 門對養(yang) 老兒(er) 童供養(yang) 機構提供生活補助資金和服務人員保障,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長江源頭綜合福利院老少同樂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被譽為“萬裏長江第一縣”,平均海拔4500米,人口近5萬。多年來,該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民生領域固定投資連續在年財政支出中占比超過80%。[詳細] -
青海玉樹:“醫養結合”敬老院讓老人有“醫靠”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幸福敬老院,79歲的卓多對“醫養結合”敬老院的舉措讚不絕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