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山東智能”在海北“嫁接”成長

發布時間:2022-04-07 09:41:00來源: 青海日報


“智慧遠程診療”項目上線運行。


大西洋鮭的陸海接續養(yang) 殖試驗。


遠程智慧援教。

  “二十萬(wan) 人遊海北”暨援青文旅聯盟“千車萬(wan) 人青海行”首發團啟動儀(yi) 式。本版圖片均由山東(dong) 援青和青海日報記者 尹耀增 攝

  第四批山東(dong) 援青幹部人才入青以來,始終把人才智力幫扶放在更高位置、做為(wei) 重中之重,因地製宜發起成立援青文旅聯盟、牽頭創辦魯青教育論壇、推動組建魯青眼科醫院、啟動實施“一庫雙百”人才行動、運營“魯青高原生態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專(zhuan) 家工作站”等一係列智力幫扶項目,建機製、搭平台、拓領域,實現了智力援青由點對點銜接,向搭建平台匯聚資源、帶隊伍厚植造血能力的轉變,助力海北廣聚人才補齊短板,助推海北產(chan) 業(ye) 升級、民生改善。

  傾(qing) 心傾(qing) 力奉獻山東(dong) 力量,大愛無疆裝扮海北山川。

  山東(dong) 與(yu) 海北雖遠隔萬(wan) 水千山,但對口支援的紅線把雙方緊緊相連。

  隨著援青工作的不斷深入,山東(dong) 援青模式日益成熟,“海北所需,山東(dong) 所能,合作共贏”成為(wei) 魯青兩(liang) 地幹部群眾(zhong) 的共識。

  來自齊魯大地、對口支援的各類人才在海北藏族自治州3.41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攻堅克難,揮汗如雨,隻爭(zheng) 朝夕,凝聚智慧,用愛心與(yu) 激情譜寫(xie) 著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奉獻之歌……為(wei) 海北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為(wei) 魯青合作拓展了新空間,為(wei) 增進兩(liang) 省友誼開辟了新境界。

  聚焦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為(wei) 高質量發展插上人才翅膀

  如何把海北州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轉變為(wei) 高質量發展優(you) 勢?

  用山東(dong) 第四批援青幹部領隊、海北州委常委、副州長趙慶平的話說就是,“山東(dong) 省幫助海北州製定了文旅、生態畜牧、特色種植養(yang) 殖、會(hui) 培五大產(chan) 業(ye) 發展支持計劃,瞄準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搭建平台引進高層次人才,為(wei) 海北產(chan) 業(ye) 提升提供立體(ti) 式智力幫扶。”

  2021年6月28日,山東(dong) 援青推動成立的“魯青高原生態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專(zhuan) 家工作站”正式揭牌,“魯青高原生態農(nong) 牧遠程智慧服務平台”同步上線運行。

  工作站匯聚魯青兩(liang) 省有關(guan) 高校、科研機構的223名農(nong) 牧專(zhuan) 家,引進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丁晨旭駐站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開展技術幫扶活動。同時,針對海北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的重大關(guan) 鍵技術問題,以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guan) 為(wei) 核心,引領技術轉移、產(chan) 業(ye) 升級,推動海北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建設,助力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

  青海大學畜牧獸(shou) 醫科學院副研究員崔占鴻表示,山東(dong) 援青農(nong) 牧專(zhuan) 家周磊牽頭開展的犛牛藏羊補飼精料研究課題,針對青海冷季較長對畜牧產(chan) 業(ye) 帶來的不利影響,研究開發補飼精料,調控犛牛藏羊營養(yang) 平衡,減少掉膘、死亡,該課題研究成果可以在整個(ge) 青海牧區輻射應用。

  去年7月12日,“二十萬(wan) 人遊海北”暨援青文旅聯盟“千車萬(wan) 人青海行”首發團啟動儀(yi) 式在門源回族自治縣舉(ju) 行。

  這是繼2019年9月,山東(dong) 援青發起成立援青文旅聯盟以來,助力海北州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又一重要行動。

  如何實現“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對口支援理念,山東(dong) 援青管理組積極組織開展山東(dong) 專(zhuan) 家上高原,幫助海北“借船出海”。

  推進海北州政府、州中藏醫康複醫院與(yu) 康複大學(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康複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實習(xi) 、科研基地,助力海北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科學發展。融合上海、青島海洋科研成果,發揮山東(dong) 、海北冷水資源優(you) 勢,充分發揮山東(dong) 和海北冷水資源豐(feng) 富的優(you) 勢,開展“在門源淡水孵化—在山東(dong) 海水養(yang) 殖”的冷水魚陸海接續養(yang) 殖試驗,全力打造橫貫東(dong) 西的高端冷水魚產(chan) 業(ye) 鏈。在濟南成立海北招商聯絡站,引進青海昱宏生物科技公司正式投產(chan) ,102萬(wan) 元的貨物已完成進口報關(guan) ,實現了海北州2022年進出口開門紅。

  聚焦教育提質增效,多平台支撐育才樹人大計

  山東(dong) 援青精準對接海北需求,把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學水平作為(wei) 教育援青的根本之策,創新平台,深度發揮人才作用,實現了教育組團幫扶由注重教學向教學教研並重的轉變。

  2019年9月,山東(dong) 援青在門源縣啟動“威海—門源遠程智慧援教工程”試點。目前,山東(dong) 援青累計投入資金870餘(yu) 萬(wan) 元,基本實現了山東(dong) 四市對海北四縣中小學遠程智慧援教全覆蓋,推動山東(dong) 與(yu) 海北結對學校老師之間的同步備課、同步聽課、同步評課、同步研課,先後開展活動800餘(yu) 次,兩(liang) 地6000多名教師參與(yu) ,山東(dong) 老師不到高原也能參與(yu) 援青支教,使海北學子不離家鄉(xiang) 也能享受優(you) 質教育。

  推動建立州、縣、校教研體(ti) 係,從(cong) 山東(dong) 選派12名優(you) 秀教研員到海北州、縣教研室,吸納優(you) 秀援青教師參與(yu) 州、縣、校兼職教研員隊伍。支持創刊《海北教育》,帶動當地老師們(men) 從(cong) 關(guan) 注教學向教學、科研並重轉變,營造了“從(cong) 問題中生課題,在教學中做研究”的氛圍。山東(dong) 海北班連續三年本科上線率超過98%;組團幫扶的2020年、2021年海北一中高考成績本科上線率分別提高了6.5和9.3個(ge) 百分點。

  2021年3月24日,山東(dong) 援青“醫教協同”醫療專(zhuan) 家聘任暨首場專(zhuan) 家講座在海北職校舉(ju) 行,標誌著山東(dong) 援青整合利用援青醫療專(zhuan) 家優(you) 質資源,更大發揮支醫專(zhuan) 家作用搭建的醫教協同平台正式啟動。山東(dong) 5名支醫專(zhuan) 家受聘海北職校,定期到校授課,定期帶職校學生到醫院跟崗見習(xi) 。截至目前,已開展活動52次,支醫專(zhuan) 家到校授課56課時,職校學生到海北州醫院跟崗見習(xi) 612人次,有效緩解了職業(ye) 教育優(you) 質師資短缺難題,助推了海北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

  海北州職業(ye) 教育技術學校醫藥衛生部主任楊增驕說:“山東(dong) 援青醫療專(zhuan) 家來到州職校授課,不僅(jin) 緩解了我們(men) 學校高層次專(zhuan) 業(ye) 教師少的困難,而且他們(men) 來自臨(lin) 床一線,實際經驗豐(feng) 富,講授的內(nei) 容比書(shu) 本的理論更加貼近職業(ye) 教育需求。”同時,山東(dong) 援青按照“專(zhuan) 業(ye) 一對一、學校多帶一”,推動山東(dong) 6所職校與(yu) 海北職校、威海4所職校與(yu) 門源職校建立結對幫扶關(guan) 係,實施“校長+骨幹教師”的組團模式,對職業(ye) 教育開展“整體(ti) 性幫扶”,受到了職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聚焦服務改善民生,智力幫扶澆灌幸福花

  海北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群眾(zhong) 對於(yu) 治療高原病、地方病的醫療健康需求迫切。山東(dong) 援青聚焦這一民生需求,多措並舉(ju) 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20年7月25日,在山東(dong) 援青多方協調下,魯青眼科醫院正式揭牌運營,這是海北州首家獨立法人資格的專(zhuan) 科醫院。山東(dong) 援青投入資金400萬(wan) 元,為(wei) 醫院購置了一批國內(nei) 先進的儀(yi) 器設備,同時協調山東(dong) 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引進10名眼科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組成幫扶團隊,開展眼科疾病門診防治、手術治療、青少年近視防治、本土人才培養(yang) 等工作。

  “我們(men) 全麵總結魯青眼科醫院模式,通過人才先行,強化‘引進一名專(zhuan) 家人才、帶來一係列新技術、帶教一支當地團隊’的運營模式,從(cong) 資金、設備、技術、專(zhuan) 家等層麵全力扶持推進特色專(zhuan) 科建設。”山東(dong) 援青幹部、州衛健委副主任王魯介紹。

  此外,山東(dong) 援青協調對接魯青多家醫療機構,先後創建了魯青肺癌診療中心、魯青消化病診療中心,支持創建魯青口腔醫院。在門源回族自治縣成立魯青血液透析中心,在祁連縣成立濱祁眼科中心、濱祁盆腔修複中心,在剛察縣成立心電聯盟,在海晏縣成立消化內(nei) 鏡診療中心,引領醫療機構增加造血功能,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山東(dong) 援青投入5000萬(wan) 元,實施海北州智慧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設完成後,將實現海北州、縣、鄉(xiang) 、村四級醫療數據的實時互聯互通,與(yu) 山東(dong) 省級健康醫療信息平台的互聯互通,與(yu) 山東(dong) 援青四市結對幫扶醫院之間的互聯互通。

  在剛察縣人民醫院,遠程會(hui) 診已經是一種常見的工作方式。通過與(yu) 援青對口幫扶醫院建立會(hui) 診平台,剛察縣人民醫院有了高水平的技術支撐,治愈率明顯提升。

  副院長白紮西介紹,“以前沒有遠程會(hui) 診的時候,我們(men) 遇到疑難病例隻能是轉院了,有了遠程會(hui) 診以後,疑難病例可以通過遠程會(hui) 診後得到很好的解決(jue) 。”

  針對高原常見多發疾病,山東(dong) 援青組織支醫專(zhuan) 家變坐診為(wei) 巡診,創新開展巡診活動,走進農(nong) 牧村莊社區,免費診療服務惠及各族群眾(zhong) 5萬(wan) 人次,“光明行動”一次性為(wei) 全州200餘(yu) 名白內(nei) 障患者免費實施複明手術;“先心病專(zhuan) 項救治行動”組織56名先心病患者到山東(dong) 接受免費治療。

  去年6月29日,山東(dong) 援青“一庫雙百”行動正式啟動。該行動廣泛邀請曆屆高層次援青人才,組建山東(dong) 援青人才庫。目前已入庫專(zhuan) 家245人,組成教育、醫療、規劃設計、文旅、農(nong) 牧等5個(ge) 專(zhuan) 家組。

  入庫專(zhuan) 家按照山東(dong) 援青幹部管理組統一安排,根據海北需求,以學術交流、技術指導、臨(lin) 床診療、科學研究、專(zhuan) 題調研、基層義(yi) 診、科普宣傳(chuan) 、谘詢服務等為(wei) 主要服務形式,每年組織100名以上專(zhuan) 家人才到海北開展智力幫扶,每年選派100名優(you) 秀教育和醫療人才到海北開展支教支醫。

  這是山東(dong) 援青緊盯發揮人才作用、打造靈活用才平台的又一實踐。

  采訪手記:援青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采訪援青工作,記者感觸最深的不是給項目、給資金,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能為(wei) 當地培養(yang) 更多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變“輸血”為(wei) “造血”,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民生改善提供人才支撐。

  山東(dong) 第四批36名援青幹部,計劃內(nei) 2批31名援青人才,連同3批383名柔性援青人才,把智力幫扶作為(wei) 打基礎、利長遠、求突破的攻堅方向,從(cong) 海北實際出發,采取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項目+人才”同步引進、重大課題專(zhuan) 家學者進青“問診把脈”等方式,助力海北補齊人才短板,讓智力幫扶由點對點銜接,向搭建平台匯聚資源、帶隊伍增強“造血”能力轉變,助力當地產(chan) 業(ye) 升級、民生改善,實現高質量發展。

  山東(dong) 援青幹部人才把海北當作第二故鄉(xiang) ,把各族群眾(zhong) 當親(qin) 人,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把個(ge) 人專(zhuan) 業(ye) 所長與(yu) 海北所需結合起來,把山東(dong) 的產(chan) 業(ye) 人才優(you) 勢與(yu) 海北的資源優(you) 勢結合起來,緊緊圍繞海北民生改善、產(chan) 業(ye) 發展、創業(ye) 就業(ye) 、人才資金、教育醫療等領域海北急需受援的短板和弱項,著力培育海北的“造血”功能。

  采訪中,農(nong) 牧專(zhuan) 家周磊、教師李思玲、醫生姚可青等山東(dong) 援青的幹部人才,他們(men) 嚴(yan) 謹、負責的品質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援青的日子是短暫的,但是我們(men) 要努力為(wei) 海北培養(yang) 一批帶不走的人才。”

  王祖軍(jun) 作為(wei) 山東(dong) 省濱州市醫療援助團隊的骨幹,帶領同事為(wei) 祁連縣先後引入設備物資100餘(yu) 萬(wan) 元,為(wei) 當地成立了3個(ge) 縣級診療中心。他們(men) 發揮組團式幫扶優(you) 勢,創新開展“一名專(zhuan) 家帶動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發展,培養(yang) 一名骨幹醫師、一名骨幹護士”工程,傳(chuan) 幫帶醫護人員29名,診療患者9000餘(yu) 人次。

  如果說,資金和項目建設讓海北大地的麵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那麽(me) 山東(dong) 選派的智力幫扶專(zhuan) 家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無疑對海北有著更深層次影響。

  平台建起來,人才強起來。山東(dong) 在濟南成立海北招商聯絡站,實現了海北州進出口零的突破;青島房建公司小拉洞峽旅遊項目開工建設,與(yu) 魯商集團合作的海北州特色產(chan) 品展銷中心掛牌運營,推動更多青海特產(chan) 進入山東(dong) ……

  “一次海北行,一生海北情。”援青幹部人才用智慧和汗水為(wei) 海北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用真誠和真心服務了海北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譜寫(xie) 出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動人篇章。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