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山水間相逢:高原攝影師用鏡頭守護國家公園精靈

發布時間:2022-04-24 09:15:00來源: 新華社


2019年6月2日鮑永清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受訪者供圖)

  從(cong) 第一次見到雪豹的那一刻起,藏族攝影師鮑永清落下一個(ge) 病,在青藏高原的荒野間遇到雪豹,他都會(hui) 心跳加速,渾身發抖。

  山水和岩石間遇到美麗(li) 而冷峻的大型貓科動物雪豹,就像是一場初戀。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多年來,鮑永清行走在高山峽穀間,用鏡頭和影像的力量,記錄和守護國家公園內(nei) 的高原精靈。

  相逢和遇見

  56歲的鮑永清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這個(ge) 縣在祁連山腹地,正好位於(yu)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多樣的野生動物讓這裏成為(wei) 攝影師理想的拍攝之地。

  2012年,在身邊朋友的影響下,鮑永清開始拍攝家鄉(xiang) 的野生動物。

  “那時想法很簡單,想著退休後大家能出本書(shu) ,記錄並讓更多人知道高原上的野生動物。”

  這需要相機與(yu) 自然的完美契合。

  這是2018年6月7日鮑永清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的作品《生死對決(jue) 》(左為(wei) 藏狐,右為(wei) 旱獺)。鮑永清 攝 新華社發

  二、三月拍藏狐,四、五月記錄獵隼、大鵟等猛禽,六到九月草原水草豐(feng) 美,是拍攝的黃金期,狼、兔猻、旱獺等頻頻進入他的視野。

  高原寒冷的冬天,牧草枯黃,野生動物少了一些避身之地,青海湖畔特有物種普氏原羚成為(wei) 鮑永清鏡頭裏的主角……

  2015年,連續40多天跟蹤拍攝一個(ge) 獵隼“家庭”的經曆,讓他對攝影師的職業(ye) 有了新的理解。

  5隻獵隼雛鳥破殼後,它的父母不辭辛苦地照顧自己的孩子。

  獵隼爸爸每天早晨6點就要去捕老鼠,每8分鍾就能捉回一隻。它和獵隼媽媽在空中完成交接,在空中將老鼠完整去皮毛後,獵隼媽媽顧不上自己填飽肚子,就將幹淨的老鼠喂給孩子。

  隨著獵隼食量增大,獵隼爸爸每天需要更早出巢,傍晚才歸巢。

  “和人類一樣,為(wei) 了生兒(er) 育女,動物們(men) 小心嗬護著自己的孩子,那種愛讓我震撼。拍攝它們(men) 的經曆更堅定了我今後野生動物攝影之路。”鮑永清說。

  殘酷與(yu) 柔情

  為(wei) 了完整記錄雪豹生存狀態,鮑永清曾在祁連山腹地一個(ge) 海拔近4000米的峽穀山洞中獨自呆了9天,和雪豹家族的距離不到200米。

  每3天,他會(hui) 通過對講機讓山下的牧民朋友給他送些食物補給,直到相機電池耗盡,他才不得不下山。

  鮑永清說,通過近距離拍攝觀察,他才知道雄性雪豹交配完成後就會(hui) 離開妻兒(er) ,雪豹寶寶都是由雪豹媽媽撫養(yang) 。小雪豹兩(liang) 歲後,會(hui) 獨自生活,尋找自己的領地。

  越是深入的拍攝,越讓他看到了自然界除了柔情,也有殘酷。

  雪豹在成年前,雪豹媽媽兩(liang) 三天就需要捕一隻岩羊。寒冷的冬季,懸崖峭壁間,其中的艱險可想而知。

  2021年7月22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的一隻香鼬(右)叼著一隻捕獲的鼠兔。鮑永清 攝 新華社發

  令他印象深刻的還有草原鼠兔。每一個(ge) 晴朗的早晨,小鼠兔會(hui) 探著小腦袋,三五成群到洞口覓食打鬧。作為(wei) 食物鏈的底端,被天敵叼走小夥(huo) 伴後,經過短暫的驚慌,它們(men) 又恢複到平靜生活中。

  近年來,草原滅鼠工程讓更多民間環保者反思鼠兔在生物鏈中的價(jia) 值。

  “鼠兔大量出現是草原退化的結果,並不是草原退化的原因,萬(wan) 物如何平等共生是我們(men) 需要思考的。”一位長期在三江源地區拍攝的攝影師說。

  鏡頭的力量

  如今,除了沒有拍到過豺,鮑永清用鏡頭記錄下了祁連山國家公園內(nei) 的所有飛禽走獸(shou) 。

  2019年,鮑永清被聘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首席簽約攝影師。

  近年來,他拍攝的祁連山野生動物屢獲國際自然攝影界大獎。

  他蹲點近百天拍攝的關(guan) 於(yu) 藏狐和旱獺互相鬥爭(zheng) 的名為(wei) 《生死對決(jue) 》的作品,在全球64個(ge) 國家和地區展出,其中包括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

  攝影讓世界上更多人有了深入了解青藏高原致力於(yu) 全球生態保護的契機。

  “在國外展出時,很多人對中國政府和民眾(zhong) 建設、保護國家公園讚不絕口。一圖勝千言,他們(men) 更直觀地了解了世界第三極的生物多樣性。”鮑永清說。

  隨著牧區城鎮化的發展,很多孩子去了縣城讀書(shu) 、就業(ye) 。鮑永清興(xing) 奮地說,家鄉(xiang) 的老人們(men) 多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能讓家鄉(xiang) 的孩子們(men) 看到這裏可愛的野生動物是一件幸福的事。

  “國家公園建設除了生態保護,也有牧民心靈的回歸。”鮑永清說。

  在當地攝影師的帶動下,擁有大山、大川的大美青海,讓越來越多攝影師來這裏尋找鏡頭裏的自然,鏡頭裏的自己。

  北鬥星攝影俱樂(le) 部負責人韓珂說:“這是自然攝影界的青海現象,離開擁有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可可西裏的青海談自然攝影,似乎缺了點靈魂的東(dong) 西。”

  回頭再看看自己的攝影之路,雪豹依然是鮑永清的最愛。

  “雪豹總是那麽(me) 紳士,走在雪地上依然自信灑脫,即便遇到人,它不會(hui) 倉(cang) 皇而逃,它總是慢悠悠地和你回眸,仿佛在說,‘嗨,夥(huo) 計,我每天都會(hui) 在山頂看見你們(men) 居住縣城的燈光’。” 鮑永清說。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