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加快推進四川省黃河幹流首個生態護岸工程建設
4月25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的黃河岸邊人頭攢動,機車往來。在唐克鎮和轄曼鎮交界處,黃河幹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工程正加快推進。這是四川省黃河幹流首個(ge) 生態護岸工程。項目的實施,標誌著黃河幹流四川段係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工作拉開序幕。
黃河幹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工程概算總投資6459.52萬(wan) 元,新建護岸工程5.06公裏,防洪標準為(wei) 10年一遇。施工現場,一輛輛運輸車沿著黃河侵蝕岸不斷傾(qing) 倒大石塊,推土機再逐一推平,將它們(men) 穩固在侵蝕岸底部。“這是我們(men) 治理侵蝕岸的第一步,叫石渣回填。”中鐵八局生產(chan) 經理肖明富說,之後還要進行格賓網石籠護坡等治理。
“趕在汛期前,加緊施工。”肖明富說,人員和機械分兩(liang) 班施工,工人早上7時到工地,晚上7時左右才下班。為(wei) 爭(zheng) 分奪秒趕進度,中午實行送餐到工地。
阿壩州水務局局長張險峰透露,按照現有施工進度,預計黃河幹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工程將於(yu) 6月20日前全麵完成主體(ti) 工程,7月20日前完成草皮護坡,9月底全麵完成施工生態修複。
“項目的實施,有利於(yu) 保護黃河岸線,解決(jue) 侵蝕、坍塌等問題,體(ti) 現了四川省及阿壩州保護黃河母親(qin) 河的主動擔當和上遊責任。”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索二峰介紹,項目施工落實最嚴(yan) 格的環保措施,聚焦生態、水、空氣、噪聲和人體(ti) 健康,針對不同階段特點,細化措施,規範流程,確保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完工後,將及時恢複自然生態麵貌,盡可能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作為(wei) 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yang) 地,阿壩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聚焦“一增一減”水沙關(guan) 係調節目標,深入實施“七大保護”行動、“七大治理”工程,全力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黃河幹流生態防護帶建設工程,分階段完成黃河幹流174公裏、近2.7萬(wan) 畝(mu) 種草植樹任務,切實把黃河幹流阿壩段建成綠色“長城”、生態屏障。
下一步,阿壩州將按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協同治理思路,根據平台法定、程序法定、處置法定實施原則,落實落細應急馬上治、幹流賡即治、支流係統治的工作目標,壓實各方責任,嚴(yan) 格按照時間節點,統籌推進黃河幹流四川段河岸治理工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省阿壩州著力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切實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近年來,四川省阿壩州生態環境係統突出整改實效,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為抓手,補齊生態環境工作短板弱項,以改促行、以改促進,切實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詳細] -
四川破題黃河上遊“草畜矛盾”:為草原“減負守綠”
據了解,通過輪牧、補飼、圈養等方式,這項技術不僅逐漸解決了若爾蓋畜牧業“靠天吃飯”的難題,而且通過對草原“減負”,使黃河上遊生態環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