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成為青海湖鳥類新成員
圖為(wei) 灰椋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9日,記者從(cong)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近日,該局工作人員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仙女灣濕地巡查時,偶然發現一隻體(ti) 形較大正在覓食的雀形目鳥類,經比對鳥類圖鑒認定為(wei) 灰椋鳥,查閱文獻與(yu) 整理曆史數據發現該鳥為(wei) 青海湖鳥類新紀錄,至此青海湖鳥類種類達228種。
作為(wei) 國際重要濕地,青海湖不僅(jin) 是維係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控製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也是中亞(ya) 、東(dong) 亞(ya) 兩(liang) 條候鳥遷徙路線的交匯點,是中國境內(nei) 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wei) 集中的繁殖地。
目前青海湖已知雀形目椋鳥科的物種有3種,即絲(si) 光椋鳥(Sturnus sericeus)、紫翅椋鳥(Sturnus vulgaris)、紫背椋鳥(Sturnus philippensis),灰椋鳥為(wei) 椋鳥科新的記錄種,該鳥棲息於(yu) 平原或山區的稀樹地帶,繁殖期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主要取食昆蟲,分布於(yu) 歐亞(ya) 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國為(wei) 黑龍江以南至遼寧、河北、內(nei) 蒙古以及黃河流域一帶的夏候鳥,遷徙及越冬時普遍見於(yu) 東(dong) 部至華南廣大地區,在青海湖單個(ge) 個(ge) 體(ti) 出現較為(wei) 稀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現赤頸鶇
記者5日從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獲悉,受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委托,該公司日前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鳥類調查,首次發現赤頸鶇。[詳細] -
愛鳥周丨青藏高原的高空精靈,簡直太可愛“鳥”!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拍攝到的白喉紅尾鴝(幼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勒巴溝拍攝到的橙翅噪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勒巴溝拍攝到的藍額紅尾鴝(雄)。[詳細] -
“高原藍寶石”青海湖飛鳥翔集
“五一”小長假,素有“高原藍寶石”之稱的青海湖飛鳥翔集,一派生機盎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