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曲:黃河從這裏清澈流過
黃河流經的瑪曲縣境內(nei) 濕地和草原(2019年6月2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位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端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補給區。在藏語中,瑪曲就是“黃河”的意思。
夏天是瑪曲最美的季節。放眼望去,青青草原,山花爛漫,清澈的黃河蜿蜒流淌。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瑪曲草原沙化問題一度突出,水源涵養(yang) 能力不斷下降。
瑪曲的“黃河保衛戰”從(cong) 禁牧休牧和治理草原沙化開始。
禁牧休牧是促進退化草原休養(yang) 生息、加快草原植被恢複的主要措施。除了落實草原生態補獎外,當地還通過宣講政策、觀摩學習(xi) 等方式,讓牧民群眾(zhong) 真真切切感受到,健康的草原生態係統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快牲畜出欄、優(you) 化畜群結構等措施,可以為(wei) 草原減負。
“以前,牧民習(xi) 慣把牲畜養(yang) 得久些,牛一養(yang) 就是四五年。其實,牛長到一定年頭後,吃得多、長得慢,不劃算,也加大了草場的壓力。萬(wan) 一遇到自然災害,損失更加慘重。我們(men) 引導群眾(zhong) 加快周轉,牛24個(ge) 月就能出欄,草場壓力大大減輕。”瑪曲縣草原工作站站長楊林平說。
他介紹,2011年起,通過草原生態補獎等措施,瑪曲累計核減超載牲畜110餘(yu) 萬(wan) 個(ge) 羊單位,2019年達到草畜平衡。全縣落實草原生態補獎的天然草原麵積達1288.02萬(wan) 畝(mu) 。
“減畜後,眼見著草場恢複了,水也多了。”瑪曲縣阿萬(wan) 倉(cang) 鎮沃特村村民貢華爾說。對世代生活在這裏的牧民來說,生產(chan) 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貢華爾家的2000畝(mu) 草場在承包出去後成為(wei) 景區,他在半百之年吃上了“旅遊飯”。
紮設草方格、覆土種植、防治鼠害……在保護草原的同時,瑪曲多措並舉(ju) ,對業(ye) 已形成的沙化土地和黑土灘退化草地等進行重點治理,成效顯著。
在一處河岸的沙化隔離帶旁,瑪曲縣林業(ye) 技術綜合服務站站長馬建雲(yun) 介紹:“這地方曾是高達10餘(yu) 米的沙丘。我們(men) 通過整治沙丘、覆土種植灌木和草種,實現了防風固沙、涵養(yang) 水源,減少了入黃泥沙量。”
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瑪曲累計治理沙化草地25.68萬(wan) 畝(mu) ,沙化草地麵積較治理之初下降了30%以上。
礦業(ye) 權退出、塌岸治理、入河排汙口調查、生物多樣性保護……一係列措施讓瑪曲的“健康指數”不斷提升。2021年,總投資50億(yi) 元的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啟動,瑪曲是受益地之一。為(wei) 期3年的項目,將對礦山、森林、草原、濕地等進行係統修複。
監測顯示,黃河幹流流經瑪曲的433公裏內(nei) 的徑流量增加了108.1億(yi) 立方米,水源補給量占黃河源區總徑流量的58.7%。2021年,瑪曲國控斷麵的水質為(wei) Ⅱ類,水質評價(jia) 為(wei) 優(you) 。
“草原濕地的調節,讓黃河瑪曲段愈發清澈,每立方米水的含沙量不足1公斤。”黃河水利委員會(hui) 瑪曲水文站站長晁代河說。
當地多位受訪者表示,生態環境保護須久久為(wei) 功。對濕地萎縮、潛在沙化土地擴大等問題,仍須下大力氣治理保護,進一步提升水源涵養(yang) 能力。
“我們(men) 要進一步統籌各方力量,加強科技支撐,更好地提升水源涵養(yang) 能力,保護好瑪曲這一草肥水美之地。”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員金紅喜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黃河岸邊 沙丘在消失綠意在生長
4月22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采訪小分隊來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麥溪鄉沙化治理點。距此6公裏,是黃河幹流四川段。“通過沙化治理,這裏的生態已經好起來了。”[詳細] -
柴達木盆地“十三五”期間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雙減少”
柴達木盆地“十三五”期間,呈現出林草麵積和覆蓋率“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雙減少”的良好局麵,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詳細] -
甘肅甘南啟黃河沿岸沙化區植樹治沙 為“黃河首曲”再添綠
甘南州開展的“創建五無新甘南、全民共護母親河”為主題的黃河沿岸沙化區植樹治沙活動,在“黃河首曲”瑪曲縣境內展開,旨在有效遏製草原沙化、荒漠化進程,修複當地生態環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