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四川瀘定地震集中過渡安置房交付使用 430戶受災群眾搬進“新家”

發布時間:2022-10-10 09:24:00來源: 四川日報


9月30日,瀘定地震集中過渡安置房交付使用。圖為(wei) 瀘定縣磨西鎮1號安置點。 洛絨尼瑪 攝

  9月30日7點,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貢嘎懸崖溫泉酒店外的臨(lin) 時救災帳篷開始拆除,位於(yu) 小鎮另一頭的兩(liang) 個(ge) 過渡板房安置點開始忙碌起來。

  “這是一個(ge) 搬家的好日子。”磨西鎮大杉樹村6組村民何明一家人一大早就開始收拾,為(wei) 搬入“新家”作準備。

  當日,瀘定地震集中過渡安置房交付使用,430戶受災群眾(zhong) 告別臨(lin) 時帳篷,陸續搬進位於(yu) 磨西鎮、得妥鎮的過渡板房安置點。

  沒想到日常所需都配備好了

  在磨西鎮1號安置點,何明是第一個(ge) 領到鑰匙的。

  “昨天就接到通知要搬家了,心情非常激動,迫不及待地要來看看新家。”何明一家三口,分到的是三人間。新家配置齊全:3張床、2個(ge) 衣櫃、1套3人用的桌椅板凳,還有嶄新的床上用品四件套、新棉絮、新毛毯。

  咱地村3組的村民宋華剛一家也感到很驚喜。“地震中,我們(men) 家的房屋垮塌了,啥東(dong) 西也沒有搶出來。”宋華剛告訴記者,搬家前還在發愁怎麽(me) 置辦東(dong) 西,“沒想到,牙膏牙刷、洗發膏、紙巾、拖把、垃圾桶等日常需要的東(dong) 西全都配備好了。”

  “磨西鎮1號安置點占地9000多平方米,建築麵積近4000平方米,入住了來自磨子溝村、大杉樹村、咱地村、共和村、青崗坪村及老街社區的受災群眾(zhong) 106戶312人。”瀘定縣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甘孜州住建局副局長羅衛介紹,震後新建過渡安置板房有4個(ge) 點位,可安置430戶1407人。其中,磨西鎮兩(liang) 個(ge) 點位可安置530人,得妥鎮兩(liang) 個(ge) 點位可安置870餘(yu) 人。

  讓受災群眾(zhong) 住得放心安心舒心

  磨西鎮1號安置點從(cong) 進場施工到建成後群眾(zhong) 搬遷入住,不到20天。

  “時間很緊。”在華西集團四川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公司總經理李林心裏,有一張建設時間表:9月11日進場施工,9月13日澆築混凝土,9月14日邊坡加固,9月17日安裝板房,9月22日道路施工,9月27日室內(nei) 裝飾、室外綠化,9月28日驗收完成。

  “雖然隻是過渡性質的安置板房,但一定要讓受災群眾(zhong) 住得放心、安心、舒心。”住建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9月6日,震後第二天,過渡安置板房的選址工作即迅速啟動——根據專(zhuan) 家意見,都是選在距離高山較遠、地質環境相對安全、不易發生次生災害的地方。

  板房的安全和保暖同樣重要。“當地地處高原,考慮到光照充足、溫差較大等地理氣候因素以及居住的舒適美觀需求,在板房選材上充分考慮了房屋門窗、牆體(ti) 及屋麵材料的保溫節能和防火性能。”住建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李林介紹,在施工工藝上還考慮了很多細節,“比如,每一個(ge) 房間都設置了雙層玻璃並配備窗簾,以確保隔音效果和充足的采光,確保入住群眾(zhong) 安心舒適。”

  這裏就是一個(ge) 美麗(li) 的小型社區

  搬入新家住下來了,各項生活配套跟得上嗎?

  記者來到位於(yu) 磨西鎮1號安置點一角的公共廚房區域。這裏有14間公共廚房。每一間公共廚房內(nei) ,洗菜區、做飯區嚴(yan) 格分開,每家一個(ge) 做飯操作台,下麵的櫃子用來放置廚房用具。

  “每家都發了新的電飯煲、電磁爐,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等,廚房裏的一套都配齊了。”磨西鎮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除公共廚房外,安置點還配備了門衛室、衛生醫療室、超市、書(shu) 屋、公共淋浴房、公共廁所、垃圾收集房等。“除了外觀上看是過渡性質的板房外,其配備功能與(yu) 一般小區沒有差別,能夠滿足安置群眾(zhong) 的日常生活需要,這裏就是一個(ge) 美麗(li) 的小型社區。”住建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說。

  作為(wei) 承擔過渡安置功能的磨西鎮1號安置點,來自多地的受災群眾(zhong) 搬遷入住後,社區管理和服務如何跟上?磨西鎮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磨西鎮兩(liang) 個(ge) 集中安置點都分別設立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和管委會(hui) ,並設立平安實踐站、文明實踐站、創業(ye) 微基地、誌願服務隊、周末學堂等,有針對性地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服務。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