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27年前 攝影家呂玲瓏用鏡頭“發現”稻城亞丁曠世之美

發布時間:2022-10-12 10:05:00來源: 四川日報


稻城亞(ya) 丁·仙乃日峰南坡。呂玲瓏 攝

  近日,隨著《祥瑞康巴》《向往亞(ya) 丁》《我從(cong) 亞(ya) 丁來》等單曲火爆上線,原生態音樂(le) 專(zhuan) 輯《向陽之地·亞(ya) 丁》持續刷屏,MV中的純粹質樸天籟之音和雪山密林、草原花海等稻城亞(ya) 丁美景,讓網友們(men) 紛紛點讚洗滌了耳朵和眼睛,讓心靈來了一次“雲(yun) 上旅行”。

  稻城亞(ya) 丁深藏於(yu) 甘孜州西南部川滇交界處一隅,自上世紀20年代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到訪並通過《國家地理雜誌》撰文介紹、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掀起一股尋找香格裏拉的熱潮後,由於(yu) 戰亂(luan) 頻仍等原因,便長期“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1995年,四川省著名攝影家呂玲瓏偶然闖進這片神聖的土地,再次“發現”這顆遺落深山被歲月塵封的明珠,稻城亞(ya) 丁通過他的一係列影像“橫空出世”,重新震驚世人。

  今天,稻城亞(ya) 丁已成為(wei) 人們(men) 紛至遝來的絕美淨土,在它被鏡頭“發現”背後,究竟有哪些不為(wei) 人知的往事?日前,記者在成都專(zhuan) 訪呂玲瓏,聽他講述與(yu) 稻城亞(ya) 丁“相遇”的那些傳(chuan) 奇。

  連續四年探訪稻城,全方位記錄亞(ya) 丁四時風光

  采訪呂玲瓏,多少需要些運氣。盡管已步入古稀之年,他依然留著標誌性的大胡子,在中國西部那些鮮為(wei) 人知的角落探尋、拍攝。最近,呂玲瓏正在成都編輯一部全新的畫冊(ce) ,因此被記者“抓了個(ge) 正著”,聊起稻城亞(ya) 丁那些往事。

  呂玲瓏出生於(yu) 1952年,上世紀70年代末,他開始投入到中國西部地區的探索和拍攝。1995年,稻城縣領導希望對外宣傳(chuan) 推介,與(yu) 當時已經頗有名氣的呂玲瓏取得聯係。在他看來,人類總是通過“風景”的好壞,來建立對一個(ge) 地方最初的理解,於(yu) 是提出先到稻城各處去走一走、看一看,再擬定具體(ti) 的拍攝方案。

  當呂玲瓏走進距離縣城70公裏的亞(ya) 丁,站在衝(chong) 古寺前仰望仙乃日神山,這片震撼世人的絕美風景,就在機緣巧合之下揭開了神秘的麵紗。“西藏、甘孜的風景一般比較遼闊,稻城亞(ya) 丁卻是溝壑縱橫,各自的生長發育情況也不一樣。”如此地形地貌,加之相對豐(feng) 富的降水量,造就了亞(ya) 丁的垂直景觀帶和物種多樣性。

  不過,彼時的人們(men) ,對自身資源的潛力卻沒什麽(me) 概念。“一些人覺得,旅遊應該去風景名勝、去大城市、去國外,跟甘孜沒關(guan) 係。”呂玲瓏跟縣領導反複交流,甚至免除了勞務費,終於(yu) 打動了對方,以稻城亞(ya) 丁風光為(wei) 主題進行拍攝。

  這一年,呂玲瓏在稻城亞(ya) 丁蹲守了足足3個(ge) 月,重點拍攝仙乃日、夏諾多吉、央邁勇三座神山,出版畫冊(ce) 《稻城——在那遙遠的地方》;隨後三年,他又連續來訪,拍攝了春夏秋冬各個(ge) 時節的影像,集結推出《聖地稻城·亞(ya) 丁——藍色星球上最後一片淨土》。稻城亞(ya) 丁,就此通過呂玲瓏的鏡頭,向世界展現其綽約風姿。


稻城亞(ya) 丁·洛絨牛場的小溪。呂玲瓏 攝

  在人跡罕至處定格美景,助推稻城亞(ya) 丁旅遊熱

  連續四年在稻城亞(ya) 丁拍攝,呂玲瓏對這裏的眷戀和癡迷可見一斑。每次外出,他都與(yu) 向導、工作人員或騎馬、或徒步,一旦發現合適的拍攝角度,就停下來一麵安營紮寨,一麵等待最好的天氣和光線。夜晚,他們(men) 大都在野外宿營。

  為(wei) 了從(cong) 各個(ge) 角度拍攝雪山,呂玲瓏還深入木裏乃至雲(yun) 南境內(nei) ,在常年積雪、從(cong) 未有人涉足的山坡上艱苦跋涉,一旦失足墜落便是粉身碎骨,路遇雷電、暴雨甚至冰雹也是常事。“下冰雹的時候,馬被打得亂(luan) 跑亂(luan) 跳,拉都拉不住。”

  路途再艱難,也擋不住呂玲瓏探索亞(ya) 丁的熱情。4年,他拍了上千卷膠卷、上萬(wan) 張頁片,稻城亞(ya) 丁以其世所罕見之美,給了他的鏡頭以豐(feng) 厚回報:終年積雪的高海拔山嶺、幽深靜謐的低海拔河穀,還有寬闊的草場、潺潺的溪流……

  例如,草原在西藏、在甘孜都不鮮見,但通常是連片的廣闊草原;而在亞(ya) 丁,它們(men) 經常以林間草地的方式登場。尤其是深秋時節,漫山遍野金黃色的針葉林中,突然出現一塊草場,配上雪山、溪流、海子等景觀,看上去極富靈氣。

  呂玲瓏後來了解到,上世紀20年代,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曾經到訪稻城,不過其後來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的相關(guan) 文章,對自然風光的呈現較少。呂玲瓏的畫冊(ce) ,便成了全世界範圍內(nei) ,關(guan) 於(yu) 稻城亞(ya) 丁最早的係統性拍攝。

  這批影像成為(wei) 呂玲瓏的得意之作,畫冊(ce) 多次再版,雜誌大量刊發。他後來開講座,也經常以此為(wei) 主題,每次都引發轟動。1998年呂玲瓏去稻城拍攝時,已有一些攝影師、驢友追隨其腳步而來,這裏也很快走上了保護開發“快車道”。2001年6月,亞(ya) 丁成為(wei)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12月,稻城亞(ya) 丁被確定為(wei)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人物名片

  呂玲瓏

  成都人,1952年生,傾(qing) 其一生致力於(yu) 拍攝青藏高原、橫斷山脈自然人物的專(zhuan) 職攝影家。近四十年來,他每年用大半年的時間深入青藏高原,拍攝了大量高海拔區域的山、水、冰峰、峽穀、花卉、動物以及原住居民的生活細節,其攝影作品均為(wei) 大畫幅膠片形式,總數近五十萬(wan) 張之多。已出版畫冊(ce) 《聖地稻城·亞(ya) 丁——藍色星球上最後一片淨土》《南迦巴瓦大峽穀》《太陽穀》《中國西部太陽部落——石渠》《九頂神山——中國古羌文明之光》《康巴紅》《太陽的守候》《大香巴拉》等。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