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治多:與冰川雪峰並生 與自然生命同體
治多縣位於(yu) 位於(yu) 青海省玉樹州西部,地處三江源核心區,享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縣”的美譽。長江正源沱沱河在這裏發源,還擁有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藍、草綠、水清的治多縣,有看不夠的綠水青山,講不完的生態故事。
“索布查葉”:見證源頭擔當
當地人介紹,“索布查葉”在藏語中是蒙古俊美漢子的意思,是長江與(yu) 瀾滄江的分水嶺,也是長江源區最長、最大、最典型的一塊古冰川,至今已有11500年的曆史。
相傳(chuan) “索布查葉”神山是西藏當雄雪山宮哇桑布的兒(er) 子,它象征著地位、財富和希望。當地牧民堅信祭祀神山就能保佑草原風調雨順、人畜興(xing) 旺。
2021年,一支長江源綜合科考隊在治多縣多彩鄉(xiang) 達生村“索布查葉”冰穀地區,研究第四紀古冰川遺跡。
當地一支水源普查誌願隊負責人巴洪加羅介紹,在此冰穀地區有著非常悠久的神山與(yu) 祭祀文化,每逢3月、9月、12月,祭山、祭水的活動會(hui) 定期在這裏重演重現。
巴洪加羅說,如今,為(wei) 了保護冰川水源的自然與(yu) 純淨,保護“中華水塔”三江源的安寧與(yu) 和諧,長江源頭的兒(er) 女們(men) ,毅然決(jue) 然承擔起“冰川守衛者”的源頭責任。
據記者了解,2010年,治多縣多彩鄉(xiang) 達生村成立索布查葉青年誌願者服務隊,自發組織開展“索布查葉”冰川地區環境保護行動。
至2017年,索布查葉青年誌願者服務隊每年開展2次水源普查活動,甚至花40天至50天的時間,對多處水源進行統計與(yu) 觀測。
在曆時6年的水源普查觀測中,他們(men) 記載767處泉水,記錄70個(ge) 水源的經緯度、水源寬度、深度、水質變化……翻看“索布查葉”水源觀察手冊(ce) ,索布查葉青年誌願者服務隊隊員用自己的方式,讓每一處水源都有了專(zhuan) 屬的“身份證”。
在誌願者的不竭付出、悉心“照顧”下,“索布查葉”地區的水源地幾乎看不見任何垃圾,有些原來因為(wei) 保護不當而消失的水源,也漸漸流淌出細水。
而索布查葉青年誌願者服務隊隻是當地生態守護的一個(ge) 縮影。
探秘煙瘴掛:自然與(yu) 人和諧共生
煙瘴掛大峽穀——第一座被萬(wan) 裏長江福澤的峽穀,坐落於(yu)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及相鄰區域。
所謂“煙”即山脈的姓,“瘴掛”是藏語“白岩”之意。治多縣索加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五一曾介紹,煙瘴掛大峽穀是長江從(cong) 源頭的冰川雪山流經上百公裏後的第一大峽穀,由西南向東(dong) 北延伸。
煙瘴掛大峽穀冬少嚴(yan) 寒、夏無酷暑,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自然風光原始古樸,日出、雪景、雲(yun) 霧、氣象景觀獨具一格。
當地文化學者介紹,此間傳(chuan) 奇曆史與(yu) 原生態自然文化融合,十八座被稱為(wei) “城堡”的山峰形態奇幻、競秀聳立。它是野生動物的王國與(yu) 樂(le) 園,清泉流瀉、奇花異草,瑪尼石堆精美絕倫(lun) ,天然岩洞玲瓏剔透,儀(yi) 態萬(wan) 千。
據說,格薩爾王的祖輩曾在煙瘴掛大峽穀一帶遊牧,留下了許多世代相敘、傳(chuan) 奇動人的故事,也是當地“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文化不僅(jin) 富集,而且煙瘴掛大峽穀擁有多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地球上罕見的珍稀野生動物聚集地。
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hui) 曾經認定,自2014年以來,僅(jin) 在已經調查過的約40平方公裏區域內(nei) 就已經發現了多隻不同的雪豹個(ge) 體(ti) ,按照這一比例推算,煙瘴掛地區很可能是全世界雪豹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近些年多個(ge) 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在此開展。
“每個(ge) 月去巡山兩(liang) 三次,每次去的時候住上一兩(liang) 天,監測和巡護方法都是由林業(ye) 部門的老師教(授)的。”擔任巡護員的土丁紮西曾向記者介紹說,“雖然巡護途中經常遇到狼、熊、豹等(威脅),但還是希望下次再見,不僅(jin) 是因為(wei) 喜歡野生動物,更是因為(wei) 隻要它們(men) 在,就說明環境是好的。”
曾參與(yu) “煙瘴掛尋蹤——長江第一峽穀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的才仁說,在煙瘴掛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意義(yi) 並非項目本身,“牧民們(men) 都認為(wei) ,救命,就在積德。這些年,牧民們(men) 生態意識明顯增強,會(hui) 主動把‘落難’的大鵟、獵隼、黑頸鶴以及藏原羚、藏野驢送到保護站打針、打石膏。為(wei) 了一隻禿鷲,我們(men) 從(cong) 牧民家裏買(mai) 死羊來喂。”
緣於(yu) 特殊地理環境,煙瘴掛大峽穀既有嘎嘉洛遊牧文化特色,又有長江流域原生態自然風情,犛牛肉、犛牛酸奶、糌粑、人參果等等都值得去體(ti) 驗、細細品嚐。
多年來,諸如改革先鋒傑桑·索南達傑、生態牧場的堅守者尕瑪求開……他們(men) 與(yu) 大山為(wei) 伍,與(yu) 藏羚羊同行,描摹著長江源頭的生態綠色畫卷。與(yu) 此同時,更多公益項目正在長江源頭開展,大家都說,長江源頭責任在治多,源頭擔當在治多,源頭守衛者也在治多。
每年,當觀光者站在“萬(wan) 裏長江第一灣”五千多米的觀景台上,眺望長江,不由歎服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長江源頭的各族兒(er) 女,與(yu) 冰川雪峰並生,與(yu) 自然生命同體(t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都蘭近千隻灰鶴集結 補充體力再出發
近日,隨著天氣轉暖,灰鶴、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鳥類在青海都蘭縣巴隆鄉集結。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灰鶴數量最多,目前已有近千隻在此落腳停歇。 [詳細] -
走!一起探秘國家公園丨人在草木間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可借鑒經驗
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看來,中國人喜歡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樣詩一般的語言闡述自身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