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縣烈士陵園迎來河南許昌烈屬
4月15日,九龍縣烈士陵園迎來了從(cong) 河南遠道而來的客人。在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和九龍縣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的共同努力下,長眠在九龍縣烈士陵園的楊壽山烈士終於(yu) 等來了家鄉(xiang) 的親(qin) 人。這次跨越時空的“團聚”遲到了67年。
此前,九龍縣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以開展“為(wei) 烈士尋親(qin) ”活動為(wei) 契機,經過摸排後,進一步確定了楊壽山烈士的家屬信息。得知多年來烈士家屬隻知曉其在川藏高原犧牲,不清楚具體(ti) 地址,經兩(liang) 地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的多次溝通、協調,九龍縣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成功與(yu) 楊壽山烈士家屬取得聯係,並告知其楊壽山烈士犧牲的具體(ti) 地址,實現了這場跨越1816公裏的“團聚”。
為(wei) 表達對烈屬的親(qin) 切問候和崇高敬意,充分體(ti) 現黨(dang) 委和政府對烈屬的關(guan) 懷和尊崇,4月17日,九龍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縣委書(shu) 記祝邦文與(yu) 烈士楊壽山的兒(er) 子楊建增、孫子楊付軍(jun) 及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一行進行了座談。
祝邦文在與(yu) 烈屬的親(qin) 切交談中,詳細講述了1956年由楊壽山、徐述懷、郭希學等烈士組成的民改工作隊進駐八窩龍鄉(xiang) (時稱下團鄉(xiang) )等鄉(xiang) 鎮,宣傳(chuan) 民主改革政策,最後壯烈犧牲的曆史,了解、關(guan) 心烈屬的身體(ti) 狀況和生活情況等,並贈送其一本九龍縣誌作為(wei) 紀念。他要求,相關(guan) 部門要認真梳理烈士事跡,銘記光輝曆史,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同時要與(yu) 建安區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建立常態化聯絡機製,及時掌握烈屬困難需求,做好幫扶關(guan) 愛烈屬工作。
烈屬楊建增動情地說:“感謝九龍縣委、縣政府對我們(men) 烈士家屬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67年來的牽掛之心終於(yu) 放下了。”
隨後楊建增及楊付軍(jun) 在相關(guan) 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九龍縣烈士陵園楊壽山的墓碑前敬獻鮮花、鞠躬默哀。楊建增跪地叩首、淚如雨下,他撫摸著父親(qin) 的墓碑,訴說著幾十年來家人對楊壽山烈士的牽掛和懷念,一聲聲痛徹心扉的呼喚讓人動容、不禁淚目。
據悉,今年是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九龍縣將對已經尋找到的烈士親(qin) 屬進行走訪慰問,努力把烈士陵園打造成紅色文化陣地,大力弘揚英烈精神,讓九龍兒(er) 女世代銘記光榮曆史,賡續紅色血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雪中送炭傳遞幫扶溫度
下比沙村是四川省監獄管理局的定點幫扶村,一次駐村幹部的走訪給打呷帶來了生機。[詳細] -
“智慧農機”顯身手 春耕備耕“勁頭足”
春耕生產現場,爐霍縣以“高產示範帶+示範片+示範鄉鎮+示範戶創建”和單產競賽措施來落實全縣糧食播麵,促進糧食提質增效的做法讓在場人員眼前一亮。[詳細] -
白玉縣農業機械化助力春耕備耕跑出“加速度”
近日,白玉縣贈科鄉下比沙村1300多畝耕地正式進入耕種階段,田間地頭一派生機勃勃,到處是繁忙的農耕景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