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解碼三江源頭的“詩與遠方”

發布時間:2023-08-08 14:09:00來源: 青海日報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是黨(dang) 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內(nei) 容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則是“讓旅遊成為(wei) 人們(men) 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大美青海,高原遼闊、山河壯美、曆史悠久、文化燦爛。

  在玉樹,我們(men) 領略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的魅力,看到“瀟灑康巴人”打造的詩與(yu) 遠方;

  在海晏,我們(men) 感受到了原子城的風采,試著破譯紅色旅遊的發展密碼;

  在樂(le) 都,我們(men) 把目光從(cong) 瞿曇寺延伸,去看一看那柳灣彩陶,聽一聽“河湟古都·人文樂(le) 都”的故事;

  ……

  這些探索,對於(yu) 正致力於(yu) 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青海而言,又有哪些啟示意義(yi) ?如何將文化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有機結合,實現互相促進、融合發展?

  今起,青海日報全媒體(ti) 推出《文旅融合看青海》蹲點調研係列報道,敬請關(guan) 注。

  《玉樹州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公布後,剛剛站上“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核心城市”這一新起點的玉樹市,上個(ge) 月迎來了今年的又一高光時刻。2023年玉樹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暨三江源生態文化旅遊節成功舉(ju) 辦,有著1300年曆史的“活態文化”玉樹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讓世界再一次看到了玉樹的驚豔。

  “第一次來到玉樹感覺很不一樣。為(wei) 了看賽馬會(hui) ,專(zhuan) 程多留了幾天……”

  “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每一次來都有一種不同的感受。”

  “如果有機會(hui) ,我一定還會(hui) 再來這座高原小城。”

  ……

  跟不少遊客聊起對於(yu) 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的評價(jia) 後,我們(men) 不禁好奇,在青海旅遊的“黃金季節”,旅遊資源豐(feng) 富的地方不少,為(wei) 什麽(me) 玉樹市能在魅力比拚中頻頻“出圈”?“美麗(li) 的皮囊”與(yu) “有趣的靈魂”之間如何良性互動,才能為(wei) 這座城市的文旅融合發展帶來創新活力與(yu) 澎湃動能?

  第一站:玉樹

  亮點

  2017年設立國家級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現有國家級名錄6項,省級名錄14項,州級名錄6項。

  先後躋身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榮獲人居環境範例獎、十佳魅力城市等榮譽。

  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文化旅遊景區20餘(yu) 處,4A級1處,3A級5處。

  今年1月至7月,全市遊客接待人數76.46萬(wan) ,同比增長20%以上,實現旅遊總收入4.9億(yi) 元,同比增長20%以上。

  目標

  《玉樹州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構建“一核三廊三板塊”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發展布局,其中,將玉樹市定義(yi) 為(wei) 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核心城市。


巴塘草原炊煙嫋嫋。


賽馬節文藝表演。


玉樹隆寶濕地。張鵬 攝

  版塊一:文旅合奏曲

  玉樹,可看

  如果玉樹市也有微信,在剛剛過去的7月,2023首屆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展和玉樹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在三江源頭的不期而遇一定會(hui) 讓它的朋友圈格外出彩。

  “今天,2023首屆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展開始啦。”

  “‘瀟灑的康巴人’大型千人民族風情歌舞巡演巡遊!行走的非遺!”

  “快來看‘格薩爾王杯’跑馬競賽!”

  其實,提起被譽為(wei) 中國十大賽馬比賽之一的“玉樹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我們(men) 不妨將時間的縱軸再拉伸一些。相傳(chuan) 早在1300多年前,當地就曾舉(ju) 辦過賽馬會(hui) 。於(yu) 是,策馬揚鞭之間,曆史與(yu) 現實,就這樣巧妙地聯係在了一起。可以說,一場場賽事裏,有玉樹的輝煌過往,也有玉樹的活力今朝。

  我們(men) 不妨做個(ge) 假設,如果你是一名初到玉樹的遊客,在這短短幾天,你能看到什麽(me) ?

  “今年我們(men) 在傳(chuan) 承以往的基礎上還有了創新,比如說舉(ju) 辦了犛牛競賽、篝火晚會(hui) 、跑馬競賽、玉樹市‘四季村晚’夏季大聯歡鄉(xiang) 鎮街道文藝匯演專(zhuan) 場、‘最美帳篷’評選等係列活動,通過文藝演出、專(zhuan) 題成就展、跑馬比賽、民族體(ti) 育競技活動等形式,體(ti) 現我們(men) 玉樹的文化魅力。”賽馬會(hui) 開幕式導演昂文普措說。

  可以說,在玉樹,這項活動不僅(jin) 是一次節日盛事,更是一次民族文化盛宴。

  “三江源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化的十字路口’,處在農(nong) 耕文明和遊牧文明、漢文化和藏文化的交匯地帶,在青藏高原有著舉(ju) 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千百年來形成了具有中國氣派、青海風格、康巴風情、玉樹特色的燦爛文化。”正因如此,玉樹州委副書(shu) 記、玉樹市委書(shu) 記張琨明才會(hui) 說:“在草原最美的季節,共赴‘江源中心城·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這場千年之約,就是去追尋、去探索、去感受、去回味這座古城的曆史脈絡、時代脈搏和發展律動。”

  的確,從(cong) 這種角度來講,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更像是當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ge) 抓手。

  “通過玉樹賽馬會(hui) 這樣的平台,不僅(jin) 呈現出玉樹社會(hui) 進步、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民幸福的喜人景象,也展現出玉樹聚力打造高原精神文化展示區和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向更實、更深推進,不斷打響打亮‘江源玉樹·魅力結古’文化旅遊品牌,持續提升玉樹文旅知名度。”玉樹市文體(ti) 旅遊廣電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紮樣告訴記者:“立足民族風情特色優(you) 勢,深度培育地方特色文體(ti) 品牌節慶活動,以‘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為(wei) 龍頭,推動‘漂流賽’‘徒步賽’等各類文化活動持續升溫。”

  玉樹,可品

  夜幕降臨(lin) 、華燈亮起。轉瞬間,玉樹就變了一副模樣。

  康巴風情街上,人頭攢動。非遺體(ti) 驗館、原生態藏餐美食,跟河對岸廣場上精彩紛呈的演出和光影交錯的攝影展遙相呼應,讓特意前來“打卡”的遊客直呼不虛此行。

  說起“打卡”,行走在玉樹,倘若留心觀察,你會(hui) 發現一張名為(wei) “結古十景”的線路圖頻頻出現在你的視野中。

  ——距離市中心約10分鍾車程的當代觀景台,可一覽玉樹新城全貌,市區各大景點及兩(liang) 河景觀帶盡收眼底,是取景留影最理想的位置。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它標誌著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正式成立。在三江源紀念碑旁還可以看到承載玉樹發展“幸福”“生命”“騰飛”三座通天河大橋。

  ——勒巴溝位於(yu) 通天河南岸,在這裏,可以看到自然風光和人文曆史畫卷交相呼應。

  ……

  玉樹地處青、川、藏相匯處,青藏高原腹地,複雜奇特的地理環境孕育出三江之源的山水奇觀,是國家級藏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自然生態資源、曆史文化資源、民族民俗文物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豐(feng) 富,也是全國惟一旅遊景區門票全免的地方。

  麵對厚重的曆史文化和豐(feng) 富的文物遺存,2022年,玉樹州提出打造博物館小鎮,作為(wei) 州府所在地,玉樹市挑起了小鎮建設的大梁。

  “為(wei) 了挖掘民族文化的內(nei) 核,我們(men) 樹立博物館小鎮建設理念,有效整合政府、寺廟、民間博物館文物資源,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複活、傳(chuan) 承等工作,以各類博物館為(wei) 主導,探索打造古墓葬、古壁畫、古岩畫、古建築研學旅遊線路。”紮樣說。

  來到玉樹州紅色紀念館,負責人伍金桑珠正在忙著安排接下來的參觀團隊。從(cong) 2013年開始收集展品到一個(ge) 多月前對外開放,對紅色文化頗感興(xing) 趣的伍金桑珠用十年時間打造了這個(ge) 民間紀念館。

  “我從(cong) 小在結古鎮長大,父親(qin) 是一名軍(jun) 人,受他影響,一開始隻是自己愛好紅色文化,特別經曆過地震後,更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黨(dang) 、對國家的感激、熱愛之情。後來,政府提出打造‘博物館小鎮’,我這才有了建座紀念館的想法。”伍金桑珠告訴記者,他所收藏的數百件老物件中,大到老解放車,小到手電筒,都是他費盡周折從(cong) 各地搜尋而來。雖然對外開放不過月餘(yu) ,已經迎來了不少參觀者。

  在距離紅色紀念館不遠處的巴塘草原上,也有一處獨特的民間博物館——犛牛黑帳篷遊牧文化民間博物館。

  跟隨負責人索才的腳步,記者走進這頂麵積足有上千平方米的黑帳篷,酥油桶、牛皮袋……幾百種物件讓人目不暇接,特別是搭建在一側(ce) 的幾頂牛皮帳篷,更是別處少見。

  “遊客到這兒(er) 來,不僅(jin) 僅(jin) 通過這些物件了解我們(men) 的生活習(xi) 俗,還可以品嚐藏餐、看看藏族歌舞,從(cong) 多個(ge) 方麵了解傳(chuan) 統文化。”千百年以來,黑帳篷是牧民主要的住家形式,也是遊牧民族曆史文化的“活化石”。提起打造這樣一處場所的初衷,索才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在我看來,好的風景固然吸引人,但文化才是核心。相比藍天白雲(yun) 、青山綠水,我們(men) 的曆史文化更值得遊客去了解、品味。”

  據了解,早在2022年7月的玉樹州博物館小鎮建設啟動儀(yi) 式上,玉樹州委副書(shu) 記、州長索南丹增就表示,將以“博物館小鎮”建設為(wei) 抓手,促進生態與(yu) 文化融合、文化與(yu) 旅遊融合,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如今,在不斷的曆史積累過程中,玉樹已經陸續形成了一批高質量博物館,並充分利用民間力量成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藏品數量級的民間博物館,數量眾(zhong) 多的各類主題博物館,都為(wei) 玉樹建設發展博物館小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玉樹,可感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旅遊的重要資源,豐(feng) 富了旅遊的文化內(nei) 涵。

  在第24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hui) 上,來自玉樹州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柏郎祥碧”傳(chuan) 統藏香係列產(chan) 品成為(wei) 不少消費者眼中名副其實的“香餑餑”。

  今年58歲的南卡是“柏郎祥碧”藏香第15代傳(chuan) 承人。她製作的藏香以藏紅花、藏寇、丁香等為(wei) 原料,充分保留了藥物的天然藥性和藥香,深受大家的喜愛。為(wei) 了讓藏香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2016年,南卡在結古鎮成立了玉樹州柏郎祥碧傳(chuan) 統藏香有限公司。相比機械化的加工,在藏香的製作過程中,她一直保留著傳(chuan) 統的製作方法。

  “我這麽(me) 大年齡了,再次創業(ye) ,隻是想把傳(chuan) 統手藝傳(chuan) 承下來,讓更多的人買(mai) 到更純正的藏香。”手藝雖老,觀念卻不老。為(wei) 了讓產(chan) 品更加符合市場需求,最近幾年,南卡沒少想辦法。從(cong) 伴手禮到旅行裝,藏香也跟著遊客的行囊走出了三江源頭。

  無獨有偶。在結古街道的一個(ge) 院落裏,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藏刀手藝人更求普措的手臂上。

  “製刀首先要準備材料,包括金、銀、紅銅、黃銅、鐵、木材、牛角等……”說起製作芒擦藏刀,不善言辭的更求普措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更求普措的祖輩就掌握了製作藏刀的手藝,小時候在家學會(hui) 基礎後,他又四處求學、精進手藝。2015年,成立了玉樹州雅傑藏傳(chuan) 手工藝製品有限公司。除了藏刀,公司還製作了腰帶等手工藝品。

  從(cong) 創業(ye) 至今,更求普措將技藝傳(chuan) 授給了一批又一批學徒,而這門手藝也在傳(chuan) 承中得到創新、發展。

  “這種純手工製品,還是很受其他省市消費者的歡迎。在疫情之前那些年,公司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七八十萬(wan) 元。”

  從(cong) 南卡的藏香到更求普措的藏刀,再到藏服、飾品,產(chan) 品形態不同,卻都是曆史文化與(yu) 現代創意的結合。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契合點。在玉樹,像“柏郎祥碧”傳(chuan) 統藏香、芒擦藏刀等一批守正創新的“樣本”正脫穎而出,目前,全市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6項,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18項。

  版塊二:融合方法論

  玉樹如何發力?

  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核心城市,采訪組在玉樹期間,這句話被各方反複提及。

  麵對建設“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發展機遇,玉樹市將如何作答文旅融合這張試卷?記者為(wei) 此對玉樹市文體(ti) 旅遊廣電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紮樣進行了采訪。在她看來,努力打造具有高點站位、地域特色、時代特征的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核心城市,正是玉樹立足資源稟賦,發掘發展潛力,紮實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最終落腳點。

  記者:玉樹市文旅融合發展優(you) 勢有哪些?有哪些不足?

  紮樣:玉樹市境內(nei) 河網密布,水源充裕,擁有得天獨厚的漂流資源。作為(wei) 世界範圍內(nei) 少有的高原漂流勝地,境內(nei) 的通天河、巴塘河等流域是漂流的絕佳之地。所以,玉樹市以生態旅遊為(wei) 發展理念,加快文化體(ti) 育與(yu) 旅遊資源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體(ti) 旅遊品牌,與(yu) 中國極限運動協會(hui) 簽訂了漂流中國活動框架協議,將玉樹市成功打造成中國第一個(ge) 舉(ju) 辦漂流世界杯和第一個(ge) 在海拔4000米以上舉(ju) 辦漂流賽的城市,並成立“高原漂流培訓基地”。此外,玉樹市有著民族風情的特色優(you) 勢,繼續做精做強“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漂流賽”等品牌文旅活動。精心籌辦三江源生態文化藝術節,促進文化、體(ti) 育、旅遊活動真正發揮出“聚人氣、促商氣”的帶動作用。

  雖然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推進有序有力,但在工作整體(ti) 推進上還有諸多不足,比如文化旅遊項目謀劃儲(chu) 備能力弱。

  記者:近年來玉樹市文旅融合工作有哪些亮點值得一提?

  紮樣:獲得國家和省級以上表彰獎勵17項,成功舉(ju) 辦玉樹漂流世界杯、玉樹高原漂流世錦賽等一係列節慶賽事。通過借助《魅力中國城》節目,充分展示玉樹的旅遊資源和文化特色,整體(ti) 排名已列入全國十佳魅力城市。經過三次競演角逐,榮獲“年度魅力生態景區”“年度魅力文旅扶貧城市”、2018年《魅力中國城》“十佳魅力城市”殊榮,提高了玉樹的知名度。

  記者:今年,為(wei) 加快旅遊發展,玉樹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吸引遊客?

  紮樣:一是全麵推進精品旅遊線路打造工作,舉(ju) 辦“2023年玉樹市文化旅遊推介會(hui) ”“結古十景精品一日遊”等一係列活動,彰顯了玉樹的城市魅力,提升玉樹文化內(nei) 核。二是全力促進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為(wei) 開發特色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充分挖掘各村鎮自然稟賦、民俗文化、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等旅遊資源。三是堅持“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格局,共投資2.9億(yi) 元,大力實施14項城市核心片區整體(ti) 改造提升項目,康巴風情街夜間經濟打造、文成公主廟景區提升、結古大道地下網紅廊道、康巴藝術中心底層及周邊商業(ye) 街景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手記:向“核心城市”學什麽(me) ?

  這是一次不需要提前策劃、就能讓人獲得“沉浸式體(ti) 驗”的采訪。當我漫步在華燈初上的玉樹街頭,人來人往的康巴風情街讓我看到一個(ge) 活力的玉樹;當我穿梭在格薩爾廣場上的“照片森林”,光影變幻間我看到一個(ge) 藝術的玉樹;當我跟隨擁擠的人潮追逐“瀟灑的康巴人”的歌舞巡遊,細雨中撲麵而來的,是一個(ge) 熱情的玉樹……

  據了解,玉樹市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初步建成青海省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核心城市,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那麽(me) ,我們(men) 向“核心城市”學什麽(me) ?

  首先,是找準加分項。就拿傳(chuan) 統賽馬會(hui) 來說,如今已經成為(wei) 一場規模大、規格高、活動多、範圍廣的高原盛會(hui) 。據當地媒體(ti) 報道,這次節會(hui) 全網各媒體(ti) 直播瀏覽量超1300萬(wan) 人次,讓世界看到了玉樹。

  其次,打磨閃光點。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wan) 裏挑一。這句話,放在旅遊這個(ge) 主題也說得通。在文旅融合的賽道上,麵對景色實力相差無幾的對手,如何一馬當先或是大放異彩,魅力還是在文化上。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堅持文化自信。“瀟灑的康巴人”歌舞巡遊那天,用萬(wan) 人空巷形容並不過分,市民也好、遊客也罷,人們(men) 扶老攜幼等候在街道兩(liang) 側(ce) ,更有甚者,在路口翹首企盼了五六個(ge) 小時。哪怕下雨也沒有澆滅大家的熱情,隊伍所到之處,“紮西德勒”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對文化的自信,應該成為(wei) 這座城市的標誌,揮灑在市民舉(ju) 手投足之間。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