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黃南州:把實的要求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

發布時間:2023-12-22 16:32:00來源: 人民網-青海頻道

  黃南州委政法委發展和豐(feng) 富“楓橋經驗”,實體(ti) 化運行州縣鄉(xiang) 社會(hui) 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受理矛盾糾紛887起;

  黃南州政務服務中心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便民服務模式,直擊窗口辦事堵點,實現業(ye) 務“一站式”辦結;

  黃南州公安局實現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臨(lin) 時身份證等事項“跨省通辦”;

  ……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把實的要求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各級黨(dang) 組織立足工作實際,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把工作崗位作為(wei) 強化黨(dang) 性曆練、密切聯係群眾(zhong) 的重要平台,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見成效,真正讓群眾(zhong) 看到主題教育帶來的喜人變化。

  強化“四學模式” 融會(hui) 貫通學理論

  人不率則不從(cong) ,身不先則不信。

  主題教育能不能搞好,能不能取得實效,很大程度上就取決(jue) 於(yu) 這些“關(guan) 鍵少數”的示範引領作用發揮得怎麽(me) 樣。

  對此,黃南州委主要領導帶頭領學,圍繞學習(xi) 篇目,談感悟、拓思路,做到以“關(guan) 鍵少數”引領“絕大多數”。同時,州委主要領導帶頭下沉一線講黨(dang) 課,深入宣講解讀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和州委決(jue) 策部署,教育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清清的黃河水穿境而過;城市治理精細且美好;農(nong) 牧區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豐(feng) 富;民族文化豐(feng) 富厚重等,基於(yu) 黃南州特殊的州情定位,因地製宜推動黨(dang) 課送學、分類幫學和宣傳(chuan) 促學顯得異常重要!

  牧民黨(dang) 員較多、轄區地域麵積廣、居住相對分散、人員流動性大……針對河南縣優(you) 幹寧鎮德日隆村的特殊性,集中學習(xi) “固定課堂”、個(ge) 人自學“微信課堂”、黨(dang) 員藏漢“雙語課堂”等分類講學“小課堂”有效推動主題教育全覆蓋。

  菜單點題、上門輔導、下沉基層……黃南州委黨(dang) 校將43個(ge) 專(zhuan) 題輔導黨(dang) 課持續輸送到55家單位,推動理論學習(xi) 從(cong) “關(guan) 鍵少數”延伸到普通黨(dang) 員。針對流動黨(dang) 員、老弱病殘黨(dang) 員分別落實好“六個(ge) 一”模式和“三上門”服務方式,注重發揮州市縣委講師團作用,強化藏漢雙語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具體(ti) 生動的案例,把黨(dang) 的創新理論講深講透講活。

  許多黨(dang) 員深有感觸地說:“以前重業(ye) 務輕學習(xi) 、學用脫節,通過這次主題教育,從(cong) 學習(xi) 研討中嚐到了‘真理的味道’,對存在的問題認識更加清晰,對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掌握更加有效,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學與(yu) 不學就是不一樣。”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黃南州堅持把“學思想”作為(wei) 主題教育首要任務,以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通過強化領導領學、黨(dang) 課送學、分類幫學、宣傳(chuan) 促學“四學模式”,融會(hui) 貫通學理論。

  堅持“四個(ge) 一線” 在調查研究中“從(cong) 實求知”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對照黨(dang) 中央和省委明確的12個(ge) 方麵調研內(nei) 容,黃南州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堅持“一線選題”“一線破題”“一線解題”“一線答題”,紮實開展調查研究,真正做到察實情、出實招、見實效。

  調查什麽(me) ,研究什麽(me) ,是做好調查研究首先應解決(jue) 的問題。為(wei) 提升調研的針對性、實效性,黃南州創新建立“領導幹部十四聯”工作機製,推動州級領導幹部率先垂範、下沉一線,包聯市縣、鄉(xiang) 鎮、村(社區)、學校、企業(ye) 等14家單位或個(ge) 人,縣級領導幹部包鄉(xiang) 聯村,聚焦10個(ge) 方麵、82項重點工作、160條具體(ti) 任務,統籌全州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結合黨(dang) 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包案化解信訪重點難點事項、黨(dang) 員幹部下沉基層社區等工作,深入牧場帳房、田間地頭,耐心傾(qing) 聽幹部群眾(zhong) “急憂盼”,掌握政策落實的“中梗阻”,理清推動發展的“好思路”。

  針對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難點痛點,黃南州委組織部整合投入省州市縣黨(dang) 建獎補資金351萬(wan) 元,打造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群治、智治“五治聯動”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黃南州民政局創新便民服務載體(ti) ,推廣線上掃碼救助,共發放各類困難群眾(zhong) 生活保障救助資金2.9億(yi) 元,打通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為(wei) 做好文化傳(chuan) 承,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同仁市龍樹畫苑主動幫助生活困難的青少年免費學習(xi) 熱貢藝術技藝,用一技之長拓寬創業(ye) 青年的致富門路。

  麵對基層需求,黃南州各級部門通過“破題式”調研,靶向發力、直擊要害、精準施策,努力將基層“問題清單”轉化為(wei) “成效清單”。截至目前,各類調研課題全部完成,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75篇。針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提出的相關(guan) 意見建議,逐一列出解決(jue) 措施、轉化成果、責任單位、完成時限,實行“台賬式”管理、“清單化”調度,現已解決(jue) 問題531個(ge) 。

  聚焦“四個(ge) 方麵” 讓主題教育成效看得見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黃南州聚焦民生開門納諫、聚焦民生幹事創業(ye) 、聚焦民生整改整治、聚焦民生建章立製,堅持把為(wei) 民辦實事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以群眾(zhong) 滿意不滿意作為(wei) 根本標準。

  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存在投保意識淡薄、補貼品種少、保險範圍窄等突出問題,黃南州農(nong) 牧局及時與(yu) 保險公司協調對接,進一步擴大農(nong) 牧業(ye) 保險補貼種類,擴大保險範圍,加快理賠速度,簡化理賠手續,不斷完善理賠製度和標準,有力推進政策性保險落地落實,讓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吃上“定心丸”。

  “種植業(ye) 參保農(nong) 戶越來越多,養(yang) 殖業(ye) 參保熱情愈發強烈,冷水魚養(yang) 殖承保與(yu) 上年持平,家禽承保範圍逐年增長。”本網從(cong) 黃南州農(nong) 牧局獲悉,截止到11月30日,全州政策性保險實現農(nong) 險保費收入1.53億(yi) 元,有效降低了農(nong) 畜產(chan) 品損失風險,解決(jue) 了農(nong) 牧民從(cong) 事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的後顧之憂。

  從(cong) 種植業(ye) 參保農(nong) 戶來看,承保小麥、油料作物、青稞、露天蔬菜、設施溫棚麵積分別達到1900畝(mu) 、22568畝(mu) 、29630畝(mu) 、315畝(mu) 和1155畝(mu) ,實際保費收入122.63萬(wan) 元。同仁市、尖紮縣、澤庫縣分別占種植業(ye) 農(nong) 險保費收入的13.31%、27.34%和59.35%。受理種植業(ye) 保險理賠案件7件,直接理賠資金7.85萬(wan) 元,受益戶16戶。黃南州農(nong) 牧局情係“三農(nong) ”為(wei) 民服務解難題的案例,僅(jin) 僅(jin) 是黃南州將主題教育實效轉化為(wei) 助推現代化黃南建設的一個(ge) 縮影。

  據了解,黃南州頒布實施了全省首部《黃南藏族自治州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管理條例》;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牽頭負責,聯動同仁市、尖紮縣黨(dang) 委政府,推動天然氣入州供暖,讓黃南州迎來“綠色暖冬”;將停車難問題列入黃南州自選專(zhuan) 項整治,共設置7220個(ge) 停車位,有效緩解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問題;針對群眾(zhong) 反映窗口單位辦事繁瑣等問題,出台《黃南州優(you) 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黃南州服務業(ye) 運行調度機製》,實現了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事“隻進一扇門”……一項項民生舉(ju) 措,一件件民生實事,走進黃南萬(wan) 千百姓生活裏,讓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把主題教育同中心工作統籌起來,一體(ti) 推進理論學習(xi) 、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問題、建章立製等重點工作,帶動黨(dang) 員幹部迸發想幹事的激情、會(hui) 幹事的思路、敢幹事的能力,以實幹擔當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題,用高質量發展成果檢驗主題教育成效。”黃南州委書(shu) 記朱戰民在調研指導主題教育工作時強調,要聚焦打造“高地”,建設產(chan) 業(ye) “四地”,把搞好主題教育與(yu) 全麵完成年度各項工作任務結合起來,紮實做好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黨(dang) 的建設各項工作,用中心工作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