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探訪茶馬古道傳統村落】看道孚縣和美鄉村 品玉科鎮宜居宜業

發布時間:2024-01-13 20:47:00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以綜合科考為(wei) 線,串聯茶馬古道沿線遺產(chan) 和文化,一場由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和茶馬古道沿線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協調的科學調研正在持續進行中。第一階段,科考團隊深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境內(nei) 的古村古鎮實地調研考察積累數據,其中6個(ge) 村鎮被評為(wei) 西藏自治區曆史文化名村。第二階段,科考團隊走進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在探訪中厘清現狀,在分析中組建數據,為(wei) 茶馬古道沿線鄉(xiang) 村振興(xing) 蓄力賦能。新利平台持續關(guan) 注中……  

  新利平台訊 1月初,時值三九深冬,在道孚縣人民政府和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共同組織下,茶馬古道沿線傳(chuan) 統村落、古鎮古村遺產(chan) 資源綜合科考隊來到素有“藏民族民居藝術之都”之稱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

  
圖為(wei)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一隅

  一直以來,道孚縣十分重視鄉(xiang) 村文旅發展,並把鄉(xiang) 村文旅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社會(hui) 和諧的主抓手。道孚縣的傳(chuan) 統村落、古鎮古村作為(wei) 鄉(xiang) 村文旅中重要的資源,得到了幹部群眾(zhong) 的珍視。“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然環境,像守護飯碗一樣守護傳(chuan) 統村落”已成為(wei) 普遍共識。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馬紮·索南周紮認為(wei) ,基於(yu) 道孚縣濃厚的曆史背景,接下來,科考隊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將傳(chuan) 統村落古鎮古村遺產(chan) 資源保護好、融合好、利用好,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相貫通,這不僅(jin) 需要黨(dang) 政機關(guan) 與(yu) 專(zhuan) 家學者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把文化自信“根植”於(yu) 基層沃土之上。

  
圖為(wei)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雪山景色

  隨後,科考隊走進道孚縣玉科鎮,雪山下的玉科鎮,宛如鑲嵌於(yu) 白水河(嘎曲)、赤水河(瑪曲)之間的明珠。 “玉科”在藏語中意為(wei) 層疊浸染、斑斕環繞的家園,又有“玉科香巴拉”之稱。在這裏,蒼穹之下是藍天白雲(yun) ,大地之上是雪山、森林、河流和遍地的牛羊,儼(yan) 然一幅喜馬拉雅版的瑞士阿爾卑斯鄉(xiang) 村圖景。

  
圖為(wei) 呷瓦畫師作畫

  科考隊對玉科鎮的曆史街巷、傳(chuan) 統民居,進行了係統的勘測和記錄。並對玉科鄉(xiang) 村遺產(chan) 中活態延續的非物質文化技藝與(yu) 人居環境的共生關(guan) 係,進行了係統的走訪調研。在返鄉(xiang) 畫師、州級非物質文化傳(chuan) 承人呷瓦家中,科考隊看到了繪製在絲(si) 絹上的唐卡。呷瓦早先曾在北京遊藝,深受當地文化影響,後因家鄉(xiang) 的鄉(xiang) 村文旅發展火熱,就帶著滿心的故土鄉(xiang) 愁回到家鄉(xiang) 授徒創業(ye) 。在家鄉(xiang) ,呷瓦把藏族傳(chuan) 統唐卡繪畫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的水墨畫相融合,首創了這樣創新的畫法。

  
圖為(wei)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一隅

  在青藏高原,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西藏篇章的必由之路。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讓青藏高原成為(wei) 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li) 家園,是青藏高原各族群眾(zhong) 的共同責任。如今,在道孚縣隨處可見和美鄉(xiang) 村,在玉科鎮,無論是在當地特有的網紅打卡地還是呷瓦畫師的非遺工坊,到處都有滿臉熱情為(wei) 幸福奔忙的鄉(xiang) 親(qin) ,到處都是吃上旅遊飯的百姓。(新利平台 記者/周晶 圖片由洛日俄色提供)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