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在祁連校園感受快樂時光
快樂(le) 校園。本報記者 張多鈞 公保安加 攝
認真學習(xi) 。
開欄的話:“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全省上下積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和睦共存,結下了深情厚誼。為(wei) 充分展現青海省涉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變化成就,以及人民群眾(zhong) 不斷提升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即日起,本報開設《祖國好 家鄉(xiang) 美》專(zhuan) 欄,通過真實細節和動人場景,充分報道在黨(dang) 的陽光照耀下,青海省涉藏地區幹部群眾(zhong) 昂揚向上、團結奮進,堅定不移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建設現代化新青海的生動實踐和精彩故事。敬請關(guan) 注。
3月4日清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中莊幼兒(er) 園園長冶玉霞和同事早早站在門口,迎接孩子入園。
“老師早上好!”“寶貝早上好!”……一聲聲問候中,幼兒(er) 園開啟了新學期,“元氣滿滿”的孩子結束了寒假生活回歸校園,整個(ge) 校園充滿生機活力。
走進中莊幼兒(er) 園,教學樓前的活動場地上,山丘鑽洞、探險叢(cong) 林、滑索、刀山和蕩橋等兒(er) 童娛樂(le) 設施不一而足,孩子們(men) 跳來蹦去,自由撒歡。
“幼兒(er) 園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簡陋化到標準化、現代化,作為(wei) 曆次改革的親(qin) 曆者,這些年發生的變化是我們(men) 每一位老師和家長有目共睹的。”談起幼兒(er) 園的發展,從(cong) 業(ye) 20餘(yu) 年的冶玉霞感慨頗多。回憶起10年前,許多牧區幼兒(er) 園普遍隻有寥寥十幾名孩子和幾名老師以及幾間簡陋的平房,到了寒冬,還要老師提前來生爐子取暖。
2020年9月,政府投資2000萬(wan) 元的中莊幼兒(er) 園建成投運,一批專(zhuan) 業(ye) 的幼兒(er) 教師通過考試來到這所嶄新的標準化幼兒(er) 園,為(wei) 幼兒(er) 教育撐起了一片新天地。
“說實在的,現在我們(men) 牧區的幼兒(er) 園不比西寧市的差。”跟著冶玉霞走進教學樓,學生開展“安吉遊戲”的聲音不絕於(yu) 耳。教室裏,老師和孩子在活躍的互動中繪聲繪色地開展著遊戲化教學,他們(men) 身後,一組組區角櫃將整個(ge) 教室分隔成益智區、美工區、建構區、科學區等8個(ge) 不同的區角,“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模式在這裏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正式投運已三年多,中莊幼兒(er) 園已然在小鍾琴、歡樂(le) 鼓、創意美術、自主遊戲等方麵形成了特色,相繼被評為(wei) 省級安吉遊戲試點園、生態學校、青海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無獨有偶。經過一天緊張的學習(xi) ,祁連縣寄宿製民族小學臨(lin) 近放學,校園內(nei) 充滿了歡聲笑語。校門口兩(liang) 輛校車整齊排列,老師組織學生排隊,學生有序上車。學校食堂內(nei) ,住校學生排隊打飯,遠遠就能聞到可口的飯香。
當天的晚飯是臊子麵,是華秀多日傑最喜歡的麵食。華秀多日傑一下課就奔向食堂,排隊打飯,“今天早飯吃的是白米粥、雞蛋、奶茶,中午飯是米飯炒菜,食堂阿姨打的飯菜分量很多,有時候都吃不完。”華秀多日傑說。
華秀多日傑,六年級學生,家住縣城康樂(le) 家園,今年要升初中,所以選擇住校。華秀多日傑告訴記者,吃完飯要回教室,寫(xie) 完作業(ye) 再回宿舍休息,同班住宿的學生,一部分來自偏遠鄉(xiang) 鎮,隻能選擇住校,另外一部分家住縣城,選擇住校是為(wei) 了提升學習(xi) 成績。
雖然住校隻有一學期,但華秀多日傑非常喜歡住校的學習(xi) 生活,他說,住在學校,可以隨時和同學溝通,遇到難題還能第一時間找老師輔導。
位於(yu) 祁連縣城東(dong) 郊的祁連縣寄宿製民族小學,地處卓爾山腳下,目前是祁連縣唯一一所寄宿製民族“雙語”小學,學校功能分區簡潔明晰,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整個(ge) 校園充滿著濃鬱的人文氛圍。
這些年,依托國家對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學校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祁連縣寄宿製民族小學副校長滿拉他深有體(ti) 會(hui) ,“記得上小學時,這裏隻是一排平房,冬天取暖用的是牛糞,沒有教學器材。我上班後,學校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後,用的教學設備還是黑板粉筆、算盤、計算器,直到這幾年,學校基礎設施、教學設備、校園環境才發生大變化。”
滿拉他告訴記者,學校遠離縣城,走讀學生上下學困難,為(wei) 此,縣上投資112萬(wan) 元配備了兩(liang) 輛大型專(zhuan) 用校車,每天早晚各跑三趟接送學生。
學校校史館陳列的一件件教學設備記錄著過去的曆史,取而代之的是智慧黑板、遠程教育、課後服務,學校管理由規範化向精細化邁進,教育教學向全麵素質教育轉變。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祁連縣民族中學認真貫徹落實“雙減”“課後服務”等相關(guan) 政策,推行“作業(ye) 輔導+特色活動+階段評價(jia) ”課後服務模式,開設了英語等文化興(xing) 趣小組16個(ge) ,跆拳道、中長跑、藏族彈唱等特色社團24個(ge) 。
祁連縣民族中學八年級學生馬豔萍升初中前就學習(xi) 過電子琴,升入初中後聽說學校有電子琴社團,就報名參加了,“我們(men) 每天最後一節課就是社團活動,我參加的電子琴社團有專(zhuan) 職老師教導,一點也不比校外的培訓老師差,每天學習(xi) 電子琴,能減輕學習(xi) 壓力。”馬豔萍說。
祁連縣教育局局長王明軍(jun) 告訴記者,祁連縣各類學校緊扣教育“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針對教育行業(ye) 短板,在“提氣、提質、提效”三個(ge) 方麵不斷用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6.66%,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9.22%,義(yi) 務教育適齡殘疾兒(er) 童少年毛入學率達98.4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7.86%。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祁連:加強普惠幼兒園建設 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近年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積極扶持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學前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目前,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建設標準、設施齊全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係在祁連縣已基本形成。[詳細] -
數說“十三五”|青海省祁連縣教育扶貧做了這些事兒
保障義務教育為重點,全麵落實教育扶貧政策,進一步降低義務教育輟學率,穩步提升義務教育質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