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布達傑正在犁地。楊紅霞 攝
益曲河蜿蜒流淌,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安衝(chong) 鄉(xiang) 結拉村三個(ge) 村社的集中住宅沿河而建,整齊的院落,紅色的屋頂在群山中格外顯眼。遠山上,時不時出現的藏式石屋,仿佛在訴說著這裏古樸的過去。
4月26日,記者跟隨結拉村駐村工作隊運送籌集慰問品的車輛來到了距離玉樹市有兩(liang) 個(ge) 多小時車程的地方。隨著車輛靠近,一處藏式風格的建築群吸引了我們(men) 的目光,有牧戶居住,也有藏式石屋的殘垣,駐村工作隊員告訴我們(men) ,這裏就是結拉村益曲卡山莊。
走進益曲卡山莊,整體(ti) 藏式風格明顯,就餐區、住宿區分隔開來,還有保留完整的藏式傳(chuan) 統院落可供參觀,同時還有咖啡廳、露營區、燒烤區……站在山莊的任意一處望過去,群山環繞間,白雲(yun) 仿佛就在頭頂,河水流淌的聲音從(cong) 山下傳(chuan) 來,令人無比愜意。
據介紹,結拉村益曲卡山莊是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升級改造而成,打造出了古村落山居民宿、遊牧生活體(ti) 驗、生態種植業(ye) 、傳(chuan) 統手工藝製作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村企共建項目”,於(yu) 2021年開業(ye) 。
“這裏的員工都是本村的,解決(jue) 了一部分就業(ye) ,還會(hui) 定向收購結拉村畜牧業(ye) 合作社的肉製品和乳製品,解決(jue) 了畜牧業(ye) 合作社出欄銷售難題。同時,山莊還是村裏人手工製品的銷售點,會(hui) 通過直播形式售賣,增加村民收入。”結拉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尕登久美說,這裏是為(wei)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夯實產(chan) 業(ye) 發展根基,探索出的結拉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村企共建”新模式,“山莊前兩(liang) 年每年給村子裏28萬(wan) 元用於(yu) 發展村集體(ti) 經濟,今年開始要給30萬(wan) 元。”
拉巴江措是山莊的員工,正在打掃自己所負責的餐廳衛生,他告訴記者,在山莊還沒開業(ye) 的時候他就到了這裏,已經幹了三年多。“之前在玉樹市打工,那邊還要負擔房費,開銷比較大,知道村子裏要開這樣一個(ge) 山莊,我就回來了,每個(ge) 月能拿到4000元。我家就在山莊的後麵,離得近,家裏有什麽(me) 事兒(er) 也能照顧上。”拉巴江措說,自己已經幹滿了三年,老板答應幹滿三年就能入股。“員工裏就我一個(ge) 人幹滿了三年,現在自己也算這裏的老板了,年底就能拿分紅了。”拉巴江措開心地說。山莊裏的員工都是像拉巴江措一樣30歲左右的年輕人,旺季時能有30多人,淡季也有18人。
“這裏的夏天更美,希望今年客人能多一點,來看看我們(men) 這裏的美景,看看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藏式風格建築。”拉巴江措說,這裏的客人以外地自駕遊客居多。
另一邊,次成朋措正開心地從(cong) 駐村工作隊員的手中接過發放的慰問品,嘴裏不斷說著“瓜真切”(藏語“謝謝”)。“謝謝駐村工作隊給我發放慰問品。現在生活真是好,村子發展得好,我們(men) 也跟著享福了。”次成朋措說他現在是村子裏黨(dang) 員活動室的管理員,這是由村集體(ti) 收入設立的公益性崗位,每個(ge) 月有500元的收入。
“去年駐村工作隊給我們(men) 申請新增了5座信號塔,以前村子裏隻有村社聚集的地方有信號,現在我們(men) 進山放牧、挖蟲草都有信號了。村裏還大力發展旅遊,人多了,生活氣息也濃厚了。”次成朋措說,現在通水通電通信號,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一家人生活在80平方米的房子裏,還有一個(ge) 院子,非常好。細數著村子裏近些年的變化,從(cong) 環境衛生改善到思想轉變,次成朋措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進村時還在飄雪的結拉村,下午放晴了。跟隨駐村工作隊的腳步,我們(men) 來到結拉村的春耕現場,三輛拖拉機正在有序犁地,已經犁過的地裏,大家在有序地撒種。“群裏說今天開始春耕了,我正好有時間就過來了,我們(men) 三四個(ge) 人輪流開,今天得犁30多畝(mu) 地。”說著話,鬧布達傑的同伴接過了他的車繼續作業(ye) 。“村子裏的青壯年基本都會(hui) 開,誰有時間誰就過來。種地時,大家都不會(hui) 偷懶,四五天時間,村子裏的1500多畝(mu) 地也就種完了。”鬧布達傑說。
據尕登久美介紹,結拉村是以牧業(ye) 為(wei) 主、農(nong) 牧兼營的半農(nong) 半牧村,村子裏的耕地為(wei) 集體(ti) 所有,主要以燕麥種植為(wei) 主,青稞種植為(wei) 輔。春耕開始,駐村工作隊通過玉樹市農(nong) 牧局對接省級科技特派團,獲得了一批優(you) 質青稞良種。“今年獲得了4000公斤優(you) 質青稞良種,專(zhuan) 家團隊還過來進行了實地考察,引進的種子有望提高青稞產(chan) 量和品質,希望能增加農(nong) 民的收入。”尕登久美說,專(zhuan) 家團隊到村子裏來調研,不僅(jin) 帶來了優(you) 質糧種,還進行了科學種植專(zhuan) 業(ye) 指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幫助村裏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益,這是今年開年最開心的事兒(er) 。”
春雪融化,結拉村的人們(men) 籌劃著一年的營生,期待著收獲的季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