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笑臉和風箏一樣多彩燦爛。索加鄉(xiang) 小學提供
選一本課外圖書(shu) 。
課間運動時間。
“利用課餘(yu) 時間,我會(hui) 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會(hui) 把學校裏學到的環保知識講給他們(men) 。”
“在學校裏,我們(men) 可以學畫畫、閱讀課外書(shu) ,還能和老師同學一起到室外看花認草、放風箏、做運動,別提有多開心了!”
“學校就是我們(men) ‘最美的家’。”
談論起校內(nei) 校外的學習(xi) 生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xiang) 小學的學生根本停不下來。距離縣城267公裏的索加鄉(xiang) 小學被稱為(wei) “長江源頭第一校”,70多名學生來自索加鄉(xiang) 各村。索加鄉(xiang) 高寒缺氧,自然條件艱苦,盡管麵對的條件與(yu) 環境如此,但在這裏,學校建設一定是最好的。
清晨,校園裏傳(chuan) 來孩子們(men) 的早讀聲,給這個(ge) 平均海拔4700米的鄉(xiang) 鎮增添了不少活力。因為(wei) 班級人數較少,學校把教室隔開,開辟出一個(ge) 很受孩子們(men) 喜愛的看書(shu) 、休息和寫(xie) 作業(ye) 的區域。“現在學校為(wei) 每個(ge) 班級配備了希沃白板,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引入,不僅(jin) 豐(feng) 富了教學手段,也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和高效。我們(men) 可以通過希沃白板展示課件、播放視頻、進行現場互動,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和參與(yu) 度。”政教主任查日說。
校長紮西求培說:“基於(yu) ‘長江源頭’的獨特區位和生態特點,我們(men) 提出了‘守’的文化特色教育理念,通過堅守精神、奉獻精神和紅色教育,培養(yang) 孩子們(men) 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hui) 責任感,堅持紅色引領、生態育美、文化鑄魂的辦學理念,為(wei) 孩子們(men) 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
在“守”文化的浸潤下,學校教職工用高尚的師德濡養(yang) 學生品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和道德觀,注重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的興(xing) 趣愛好和特長,通過豐(feng) 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實踐教學,讓他們(men) 努力綻放,朝著夢想進發。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學校很好地把傑桑·索南達傑的精神繼承了下來,作為(wei) 孩子最好的德育教材。
“教育是未來的希望,抓教育要抓基礎,而小學教育是基礎之基礎”,時至今日,小學教學樓大廳內(nei) 傑桑·索南達傑的這句話,仍然激勵著每一位在校師生。
為(wei) 此,學校在夏季設置了“每周環保課”,環保課的主題是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認識草原上的動物、植物、雪山、冰川、河流……每周的課程主題也各有不同。在冬天,環保課的主題則是自然科學,通過書(shu) 本知識來認識草原之外的各類自然生態體(ti) 係。
“迎來每一屆新生,我們(men) 都會(hui) 給他們(men) 講索南達傑保護生態的故事,講家鄉(xiang) 有藏羚羊、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教會(hui) 他們(men) 怎樣去保護家鄉(xiang) 的生態環境。現在,學校設立了紅領巾廣播站,為(wei) 孩子們(men) 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時傳(chuan) 播生態保護知識和理念。”副校長白瑪措毛說。
校內(nei) 活動火熱,校外實踐也不能少。“我們(men) 會(hui) 定期帶著孩子們(men) 走出校園,去看家鄉(xiang) 的一草一木、草原生靈,路途中隨手撿拾丟(diu) 棄的垃圾。平時生活中的廢紙盒、瓶罐等垃圾,也要求大家做到分類回收,並建立環保積分模式,獲得的積分可以兌(dui) 換學習(xi) 用品,鼓勵學生養(yang) 成愛護環境的好習(xi) 慣。”白瑪措毛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