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四川色達校園見聞:藏族孩子愛上“新家”

發布時間: 2024-10-19 10:5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初三女生澤讓措的家在海拔3500多米的牧區,距離色達縣中學東(dong) 校區100多公裏。兩(liang) 年前來這裏讀書(shu) 時,是她第一次離家這麽(me) 遠,吃住都在學校,一開始不太習(xi) 慣,“特別想家”。但不久後,澤讓措就愛上了校園生活。想到明年將離開母校,她在作文裏寫(xie) 道,“我會(hui) 永遠記得這所美麗(li) 的學校”。

  位於(yu)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色達縣平均海拔超4000米,地廣人稀,有些牧區距當地學校100多公裏。為(wei) 減輕家長接送孩子的負擔,降低輟學失學風險,當地建設了19所寄宿製學校,1萬(wan) 多名藏族中小學生從(cong) 此有了“新家”。


近日,色達縣中學東(dong) 校區,學生們(men) 在食堂用餐。中新社記者 王鵬 攝

  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色達縣中學東(dong) 校區時,學生們(men) 正在吃早餐。這座2023年8月建成的學校是寄宿製,占地100畝(mu) 。澤讓措很喜歡這裏的飯菜——早餐是蛋炒飯或牛肉炒飯,午餐和晚餐都是一葷一素。

  由於(yu) 絕大多數學生來自牧區,有不同的生活習(xi) 慣,學校宿管員會(hui) 手把手教他們(men) 疊被子、洗衣服、打掃衛生。除了日常教學,班主任也要負責學生的生活起居。記者隨機走進一間宿舍,看到地麵一塵不染,牙刷和茶杯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

  老師們(men) 的細心照顧,讓初二女生吉窮很溫暖。她說,班裏有女生迎來月經初潮時,宿管員會(hui) 耐心解釋,讓她們(men) 不害怕,並準備好衛生用品,教她們(men) 如何使用,有時還會(hui) 準備好新內(nei) 褲。每晚,班主任都要等到學生們(men) 睡著才離開。

  “我有三個(ge) 孩子,我把她們(men) 也當成自己的孩子。”35歲的洛絨擁次是初一女生的宿管員,說起這些學生,她的語氣很溫柔。每到周末,家庭偏遠的學生回不了家,洛絨擁次就帶他們(men) 看電視、踢毽子、跳繩,她說那是最快樂(le) 的時刻。而最難忘的時刻,是去年初三學生畢業(ye) 離校前一天,女生們(men) 抱著她一起哭,“那一刻,我覺得她們(men) 就是我的孩子”。


近日,色達縣中學東(dong) 校區,學生們(men) 在上藏文課。中新社記者 王鵬 攝

  學校的精心照料,家長自然看在眼裏。“老師們(men) 很用心,生活用品免費,還有暖氣,比家裏條件好,我很放心。”吉窮的父親(qin) 加拖是一位50歲的康巴漢子,他說女兒(er) 住校後變化很大,回家會(hui) 主動做家務,讓他很欣慰。

  “自從(cong) 實施寄宿製辦學,全縣適齡兒(er) 童百分之百入學,孩子們(men) 吃得好、住得安全、學得到知識。”色達縣教育和體(ti) 育局局長陳虎認為(wei) ,辦學方式的變化也引領了藏族民眾(zhong) 教育觀念的轉變。

  “我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虧(kui) ,希望女兒(er) 不要像我一樣。”在加拖看來,孩子在學校不僅(jin) 能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學習(xi) 知識,更能懂得做人的道理,成為(wei) 一個(ge) 有道德的人,“不像草原上的牛,什麽(me) 都不懂”。

  色達縣中學東(dong) 校區的教室都配備了電子黑板,部分“直播班”還能和成都、康定的中學生同步上課。校長澤稱尼瑪說,東(dong) 校區投用一年多,首次中考就打破了色達多年來的總分紀錄。


近日,色達縣中學東(dong) 校區,學生們(men) 在跳藏族鍋莊舞。中新社記者 王鵬 攝

  學習(xi) 之餘(yu) ,這所學校還有舞蹈、足球、音樂(le) 、唐卡、籃球等許多興(xing) 趣小組,學生們(men) 課餘(yu) 時間投身其中。每周,還要上幾節藏文課,並納入考試。“他們(men) 從(cong) 小說藏語,學藏文很快,也感興(xing) 趣。”藏文課教師旦比表示,隻有更深入地學習(xi) 藏族文化,才能更好地去傳(chuan) 承。

  校園裏有座花壇,格桑花開得很豔。看著這些花,澤稱尼瑪說,“教育就像養(yang) 花一樣,有些要多澆水,有些要少澆水,有些要多曬太陽,有些要少曬太陽。有耐心,夢想就會(hui) 慢慢發芽”。

  如他所言,夢想正在這裏發芽:澤讓措以後想當作家,讓更多人知道格薩爾王的傳(chuan) 奇故事;吉窮想當舞蹈家,去最大的舞台上表演;初三男生龍多想當教師或醫生,“回色達來,成為(wei) 對自己家鄉(xiang) 和民族有用的人”。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