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藏語意為(wei) “水土肥美的莊園”,素有“西藏糧倉(cang) ”之稱。近年來,西藏日喀則市多地發展蜜蜂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在促進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收獲了生態效益。
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了解到,2008年起,日喀則市開始建立蜜蜂養(yang) 殖示範基地,其中江孜縣、仁布縣和南木林縣均成立了養(yang) 蜂合作社。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王文峰研究員介紹,日喀則適合養(yang) 殖蜜蜂的區域海拔大多在3800米至4100米,養(yang) 殖蜜蜂確實曾存在一定技術難度。海拔高、花期晚,也延長了每年的采蜜期。“但是高海拔地區汙染相對較少,氣候幹燥,產(chan) 出的蜂蜜口感更好。”王文峰說。
位於(yu) 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的仁歐村,產(chan) 出的蜂蜜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村支書(shu) 尼瑪石曲正打算帶領村民擴大養(yang) 蜂規模。仁歐村的養(yang) 蜂合作社成立於(yu) 2013年。尼瑪石曲告訴記者,仁歐村耕地麵積少,為(wei) 了讓村民能在家門口脫貧增收致富,他聯合包括四名貧困村民在內(nei) 的六人開始嚐試蜜蜂養(yang) 殖。
在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農(nong) 業(ye) 研究所的技術指導下,合作社從(cong) 2015年開始盈利,2017年收入增至70萬(wan) 元。四名貧困社員不僅(jin) 能在今年順利脫貧,而且通過合作社帶動,仁歐村全體(ti) 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12年的2800元增至今年的9000元以上。
在對仁歐村進行技術指導的同時,王文峰等人也不忘告訴村民,蜜蜂可以提高油菜和蕎麥等蜜源作物的品質和產(chan) 量,更好地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尼瑪石曲清楚地記得,仁歐村的生態環境從(cong) 2015年以來明顯改觀。
“以前我們(men) 上山砍樹,土地沙化嚴(yan) 重。”尼瑪石曲自豪地說:“這幾年老百姓自發種花種樹,給蜜蜂提供采蜜點。綠水青山真的成了我們(men) 的金山銀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實現包蟲病目標人群篩查全覆蓋
記者20日從西藏自治區衛計委獲悉,西藏現已完成近300萬人的包蟲病篩查工作,實現目標人群篩查全覆蓋,檢出病例近3萬例。[詳細] -
第七屆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開幕
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首辦於2010年,截至目前,共授予4位“西藏唐卡藝術大師”、99位西藏等級唐卡畫師,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80餘萬人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