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曆新年“偶遇”農曆新年 西藏“易居”脫貧戶喜度“兩重年”

發布時間: 2019-02-06 11:08: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藏式木門新換了香布,潔白的哈達懸掛在門上方,門上的繪畫油彩變得鮮亮……藏式小院的門前景預示著藏曆新年的到來,三有村幾乎家家這般新景。年過五旬的尼瑪,新家便在這裏,她與(yu) 家人在這度過第三個(ge) 藏曆新年。

  三有村是西藏拉薩曲水縣的新村,作為(wei) 西藏第一個(ge) 易地扶貧搬遷點,2016年夏季迎來700餘(yu) 名貧困民眾(zhong) 入住。三有村何謂三有?簡言之,有房子、有產(chan) 業(ye) 、有健康。

  尼瑪一家從(cong) 曲水縣茶巴拉鄉(xiang) 搬遷到此,與(yu) 他們(men) 一同搬遷的還有來自曲水縣曲水鎮、達嘎鄉(xiang) 的貧困民眾(zhong) ,一排排兩(liang) 層藏式小樓便是他們(men) 的定居新房。

  2019年藏曆新年再次“偶遇”農(nong) 曆新年,除夕下午,身著藏族盛裝的尼瑪與(yu) 家人為(wei) 新年進行隆重的裝扮,雕著花紋的木質切瑪盒裝滿了青稞粒和糌粑粉,尼瑪的丈夫將切瑪盒擺在了客廳最顯眼的木櫃上,然後小心翼翼地將酥油花和梅朵插在上麵。

  切瑪盒旁,尼瑪將“德格”“褪”、卡賽、青稞苗等傳(chuan) 統新年供奉物細心擺放著,木櫃上的磚茶、水果、糖、幹果、飲料琳琅滿目。她說:“生活變好了,供奉堆成小山也表達不完我們(men) 的幸福。”

  尼瑪原來生活的村子距離新家不到一個(ge) 小時的車程,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發展空間卻與(yu) 此迥然不同。

  她說,以前主要種地,靠天吃飯,收成時好時壞,僅(jin) 夠自給自足,丈夫精通家具繪畫技藝,但所得收入僅(jin) 夠填補家用。如今的新村鄰近318國道,交通便利,臨(lin) 近拉薩城區,也有了更多的出路,“更重要的是當地政府幫扶我們(men) 就業(ye) ,解決(jue) 了收入問題。”

  尼瑪細算,丈夫做家具繪畫平均每月有3500元(人民幣,下同)的收入,女兒(er) 在村裏做廚師每月2800元,女婿在外務工就更高了,再加生態崗位補貼,2018年全家約收入了17萬(wan) 元。聊著一筆筆收入,這位脫貧不久的農(nong) 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收入多了,生活更有底氣了。”尼瑪對中新社記者說,買(mai) 年貨,再也不像以前因囊中羞澀猶豫不決(jue) 了。

  尼瑪家生活的富足不單單體(ti) 現在年貨上,一如大多數西藏人家裏的裝扮,藏式客廳金色作底色,雕梁畫棟式的裝修,頗有富麗(li) 堂皇之感,木質壁櫃、長桌、書(shu) 架和藏毯也一改剛搬入新家時的簡單陳設。

  又是新年到,尼瑪也有了不一樣的希望與(yu) 憧憬,女兒(er) 已結婚成家,生活幸福,大學剛畢業(ye) 的兒(er) 子也將參加工作,她希望與(yu) 丈夫再努力,為(wei) 兒(er) 子在拉薩城區買(mai) 套房子。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