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筆者在西藏山南市克鬆社區,聽達瓦說起了他的創業(ye) 故事。從(cong) 手扶拖拉機開始,經營小餐館,承包聯合收割機,後來又跑長途貨運,26年時間先後6次“轉身”調整經營項目。如今,他不僅(jin) 在克鬆住上了兩(liang) 層小樓,在拉薩也買(mai) 了房子,下一步還打算再辦農(nong) 家樂(le) 。
富民興(xing) 藏,堅定藏區百姓的奮鬥精神和發展願望至關(guan) 重要。在克鬆,像達瓦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在這個(ge)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裏,克鬆群眾(zhong) 就像當年率先進行民主改革的前輩一樣,勇於(yu) 探索,敢於(yu) 追夢,在發展的路上幹得熱火朝天、充滿活力。問大家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拚,得到的回答是:“美好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奮鬥,美好家園要靠自己的雙手建設”“能參與(yu) 到國家發展、時代進步中,有滿滿的獲得感”。
富民興(xing) 藏,各級各地的援助幫扶,是不可或缺的引擎。一直以來,日喀則市白朗縣的百姓習(xi) 慣於(yu) 種植青稞,收割後倉(cang) 儲(chu) 在家,缺乏更多收入來源,生活隻能在溫飽線上徘徊。近年來得益於(yu) 各級幫扶,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得以理順,連片的農(nong) 業(ye) 大棚已經成為(wei) 白朗的一道新風景。有機黃瓜、草莓、貝貝南瓜……在援藏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指導下,這些具有高經濟價(jia) 值的瓜果蔬菜,豐(feng) 富了高原群眾(zhong) 的餐桌,也鼓起了藏區百姓的錢袋。扶貧扶智、扶貧扶技,為(wei) 農(nong) 牧民們(men) 的生活打開了致富的希望之窗。2018年10月,白朗縣正式脫貧摘帽。
麵對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攻堅目標,西藏的任務重、責任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富民興(xing) 藏,就是要把增進各族群眾(zhong) 福祉作為(wei) 興(xing) 藏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民族團結和民生改善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hui) 全麵進步,讓各族群眾(zhong) 更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以這樣的思路為(wei) 指引,2018年,西藏城鎮和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797元和11450元。60年前,民主改革曾激發起人們(men) 創造幸福生活的深厚熱情;而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西藏人民逐夢美好生活的腳步走得更加平穩有力。
“經曆過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陽的溫暖”。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耕社會(hui) 走出來的農(nong) 牧民,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帶動下,逐漸成為(wei) 講誠信、懂商業(ye) 、有技術的新型農(nong) 民、新型牧民。幾天采訪下來,許多積極變化讓筆者印象深刻。比如,精準扶貧、手拉手打拚,讓群眾(zhong) 從(cong) 黨(dang) 的關(guan) 懷中激發出擺脫貧困的幹勁;又如,發展現代農(nong) 牧業(ye) ,讓農(nong) 牧民們(men) 近距離掌握了新的生產(chan) 方式和經營理念;再如,自主創業(ye) 、擁抱市場,創業(ye) 者逐漸練就在市場經濟大潮打拚的自信和本領……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雙手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成為(wei) 西藏幹部群眾(zhong) 的共同心聲。
不落一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西藏人民將進一步邁向更美好的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