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條青藏線 三代高原情

發布時間: 2019-05-21 09:51:00 來源: 解放軍報

  主人公心語:爺爺說,“西藏,你不要忘了我”;爸爸說,“西藏,我還會(hui) 去看你”;我說,“西藏,換我來守護你”。

  ——周子傑

  “嗚……”

  5月14日上午,一輛火車沿青藏線,從(cong) 第77集團軍(jun) 某旅外訓場上呼嘯而過,同時鳴笛向官兵致敬。

  聽到這熟悉的汽笛聲,該旅新兵周子傑陷入了回憶——

  那是4月初的一天,從(cong) 排長手上的《新兵轉運計劃》得知,還有3分鍾,火車即將駛過海拔4767米的昆侖(lun) 山口。周子傑早早換到靠窗的座位,貼著玻璃一動不動地盯著窗外……

  山雖無言,雲(yun) 雖不語,可是這名18歲的新兵清楚:當年,自己的爺爺和父親(qin) ,也是在他這般大的年紀,跨過同一個(ge) 山口,踏上了西藏的土地。

  60多年前,周子傑的爺爺周德清入伍當上了一名工程兵,成為(wei) 青藏公路築路大軍(jun) 中的一員。

  “頭疼河、頭疼河……”每當摩挲著自己築路時的照片,年過八旬的周德清雖然有些糊塗,但嘴裏總念叨著一個(ge) 地名。

  “頭疼河究竟在哪裏?”當列車平穩地駛進沱沱河站,周子傑這才確定,爺爺念叨的“頭疼河”就是這裏。他打算到站台上活動一下腿腳,沒想到剛離開供氧車廂沒多久,一陣呼嘯的狂風直直打來,頭像針紮般地疼起來。

  “爺爺當年在這裏修路,又經曆了怎樣的艱難呢?”望向遠處順著山勢雄踞盤桓的青藏公路,盡管周子傑努力地想象,卻難以找到答案。他隻是聽父親(qin) 周昌明講過:4千裏青藏線,平均每2.5公裏就有1名軍(jun) 人犧牲。

  周昌明的一位戰友,就犧牲在這條“雲(yun) 端天路”上——

  上世紀90年代,周昌明參軍(jun) 入伍,來到西藏成為(wei) 了一名汽車兵。彼時,青藏鐵路還未修通,所有物資供給隻能沿著青藏、川藏公路兩(liang) 條“大動脈”進藏。而周昌明的使命,則是不斷地往返於(yu) 西寧和拉薩之間,充當為(wei) 西藏運輸養(yang) 分的“紅細胞”,後來以至於(yu) 哪裏有急彎、哪裏有陡坡,他的腳都會(hui) 提前“預判”刹車。5年下來,周昌明在“雲(yun) 端”繞行近10萬(wan) 公裏,也與(yu) 死神較量過好幾回。

  而這些遇險的經曆,周子傑從(cong) 未聽父親(qin) 講起過。他隻記得父親(qin) 在一次老戰友聚會(hui) 上,當談及那名犧牲的戰友時,一向剛毅少言的父親(qin) 竟破天荒地流了淚。後來,父親(qin) 摟著另一名老兵的脖子呢喃:“就差一點,差一點我的車就翻下去了。要是真翻下去,就啥都沒有了……”

  “到了五道梁,哭著想爹娘”“登上唐古拉,伸手把天抓”……時至今日,周子傑都還記得在那場聚會(hui) 上,一群人到中年的“老西藏”,操著南腔北調說出的話。而他更沒想到,這些早已熟稔名字的地方,今天竟被他一個(ge) 個(ge) 踩在腳下。

  不同的是,隨著青藏鐵路開通,這些將爺爺和父親(qin) 的軍(jun) 旅記憶串起的地名,早已不再是危險和死亡的代名詞。

  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2017年,周子傑決(jue) 心報名參軍(jun) ,當他趕到武裝部時,卻被告知有可能要去西藏服役。

  去還是不去?那天,周子傑的家裏開會(hui) 投票,最終結果7∶1——除了他的母親(qin) 陳登玉投了反對票,其他親(qin) 人都同意子傑去西藏“闖一闖”。爺爺周德清顫顫巍巍地發了話:“去,保衛國家……”

  “真搞不懂你們(men) 爺仨,還沒受夠高原的苦?”從(cong) 兒(er) 子參加體(ti) 檢到最終出發,陳登玉絮叨了兩(liang) 個(ge) 月,也圍著灶台忙了兩(liang) 個(ge) 月。以前從(cong) 不用手機上網的她,不知從(cong) 哪學會(hui) 了“百度一下”,並照著網上的教程,天天用藏紅花燉乳鴿為(wei) 周子傑食補,“高原苦,當年沒條件給你爸補,現在不能虧(kui) 了你。”

  好在母親(qin) 的擔心是多餘(yu) 的。當列車駛過唐古拉站,周子傑就收到了統一配發的高原單兵藥品套裝,包含3瓶紅景天膠囊、2盒抗高反口服液、1罐維生素補充劑、1瓶高原護膚霜和2支唇膏。

  “你們(men) 這些新兵趕上了好時候,我當戰士那會(hui) 兒(er) ,人人都是紫嘴唇、包公臉!”新兵連連長劉宗渠是一名從(cong) 高原提幹的老兵,他說現在的駐藏官兵在宿舍裏吸上了氧、在餐桌上吃到了荔枝、手機也有了4G信號……“據說外出時還能吃肯德基、玩密室逃脫。”周子傑接過連長的話,偷偷對身邊的戰友講。

  列車駛過了一個(ge) 晝夜,窗外的景色卻由夏轉冬。當列車抵達駐地車站,周子傑迫不及待讓戰友幫他拍了張照片,附帶文字“咋樣?”發送給了父親(qin) 。

  “變了,也沒變。”父親(qin) 的回複意味深長。周子傑知道,變了的,是身著軍(jun) 裝的麵龐;沒變的,是一家三代高原兵,對於(yu) 西藏的那份執著深情。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