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高原上的“流動三甲醫院”

發布時間: 2019-07-23 08:21:00 來源: 人民網


甲措雄鄉(xiang) 小學等待篩查視力的孩子們(men) 。馮(feng) 粒 攝

  “左眼0.5,右眼0.4……這個(ge) 屬於(yu) 交替性外斜視”,王麗(li) 強教授示意旁邊的誌願者記錄下,她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戴上氧氣管,深吸了一口氣。

  “下一個(ge) 孩子”,驗光、測瞳距,她又忙了起來。

  “先天性髖關(guan) 節脫位,建議手術”,林劍浩教授看完片子,他告訴前來就診的患者。

  7月16日,在西藏日喀則,來自解放軍(jun) 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等三甲醫院的30餘(yu) 名眼科、骨科專(zhuan) 家教授與(yu) 誌願者開展了一次愛心免費義(yi) 診活動,為(wei) 藏區群眾(zhong) 送來了健康和關(guan) 懷。

  這不僅(jin) 是一次義(yi) 診活動,還是一次公益活動。此次活動由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hui) 組織,除了在日喀則開展眼科、骨科等方麵的免費義(yi) 診和急診設備操作培訓之外,還為(wei) 西藏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捐贈了10輛救護車、10所鄉(xiang) 鎮急救室、5000個(ge) 健康包,捐贈總額達400多萬(wan) 元。

  7月中旬,西藏高原進入雨季,一場雷雨過後,陣陣寒意襲人。早上8點,在海拔接近4000米的日喀則,30多名來自多個(ge) 三甲醫院的權威專(zhuan) 家和誌願者長途跋涉、冒著高反,為(wei) 藏區群眾(zhong) 送來一次免費義(yi) 診。

  7月16日上午,眼科和骨科義(yi) 診分別在甲措雄鄉(xiang) 小學和衛生院進行,誌願者提前出發已經布置好現場。

  從(cong) 日喀則市區出發,大約半個(ge) 小時就到了甲措雄鄉(xiang) 小學,聽說北京的專(zhuan) 家要來義(yi) 診,小學和衛生院門口的群眾(zhong) 已經排起了長隊。

  義(yi) 診是在學校的兩(liang) 間教室進行的。

  天剛亮,9歲的小旦增拿著視力篩查結果就來到了學校。今天上午,專(zhuan) 家們(men) 將對他和其他100多個(ge) 小夥(huo) 伴進行視力檢查和免費配鏡。

  “老師說都是北京來的醫生,醫術高超,還能免費配鏡。”小旦增用他不太標準的漢語告訴記者,話還沒說完,他害羞得用書(shu) 遮住了那張曬得黝黑的臉。

  “看這裏”,誌願者指著視力表上的“E”字符,小旦增左手捂著眼睛,右手指著方向。

  王麗(li) 強教授讓旁邊的誌願者記錄下數據,並對小旦增的眼睛進行診斷,“小朋友你近視了,要配眼鏡,以後要愛護眼睛啊”,小旦增忙點頭。

  王麗(li) 強教授是解放軍(jun) 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由於(yu) 長途跋涉導致高原反應,卻沒有退縮。“剛吃了頭疼藥,好多了”,她接上氧氣管,繼續投入到義(yi) 診工作中。

  在另一間教室,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輝教授顯得有些疲憊,雖然高原反應嚴(yan) 重,她仍然堅守在崗位,為(wei) 藏區的孩子們(men) 進行診治。

  在義(yi) 診隊伍中,一個(ge) 身影總是忙碌地穿梭在各個(ge) 義(yi) 診點。她是韓紅,她親(qin) 切地稱各位專(zhuan) 家為(wei) “戰友”,哪位戰友有難題,她都會(hui) 立刻前往解決(jue) 。

  “發現了幾名白內(nei) 障兒(er) 童,其中三名孩子比較嚴(yan) 重,需要盡快做手術”,李輝教授說。

  韓紅立即召集戰友和當地衛健委的工作人員,為(wei) 這三名孩子落實手術問題。“晶體(ti) 有沒有?超聲乳化有沒有?最快什麽(me) 時候能安排手術?”韓紅問,“我們(men) 當地衛健委立即組織、安排”。

  多年從(cong) 事公益事業(ye) 的她,已經成了一名醫療“專(zhuan) 家”。

  當眼科專(zhuan) 家們(men) 忙碌地在為(wei) 孩子們(men) 篩查診治時,學校對麵的衛生院門口,隊伍也是排成了長龍,著名的骨科專(zhuan) 家也在忙碌地為(wei) 前來就診的患者們(men) 診斷。

  12歲的紮西普尺因患有髖關(guan) 節病走路搖搖晃晃,時間久了會(hui) 腰腿疼。曾經去醫院檢查過,卻由於(yu) 家境貧寒,無法承擔高額的醫藥費,放棄了治療。

  “她們(men) 家是貧困戶,她小時候剛學會(hui) 走路就發現了這個(ge) 問題,父親(qin) 去世,母親(qin) 殘疾,無力承擔醫藥費,一直耽擱到現在。”普夏村副主任達瓦次仁告訴記者。

  得知這一病例,專(zhuan) 家們(men) 立即在衛生院院子裏召開了一個(ge) 現場會(hui) 。

  “手術治療能否解決(jue) 現在的問題?當地是否有條件進行手術?能否帶回北京治療?”

  圍繞這些問題,專(zhuan) 家們(men) 展開了討論。

  “6歲以前治療效果最好,現在手術還是有風險”、“還是得進行一次全麵的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再商定下一步的診治計劃”。

  最後,專(zhuan) 家們(men) 達成一致,組織專(zhuan) 家進行會(hui) 診,再確定治療方案。

  “隻要手術治療沒有問題,我們(men) 免費為(wei) 小紮西進行治療,讓她像正常孩子一樣走路、學習(xi) 、生活。”韓紅說。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林劍浩教授給藏族群眾(zhong) 看病。馮(feng) 粒 攝

  林劍浩教授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骨科主任醫師,他有著10年的援疆、援藏醫療經驗。“雖然地方病近年來得到了控製,但是當地群眾(zhong) 的醫療健康知識還是很匱乏,導致小病不治積累成了大病。另外,群眾(zhong) 對於(yu) 手術比較排斥的觀念也亟待改善。”林劍浩表示。

  基金會(hui) 工作人員王增娟表示,由於(yu) 西藏地區海拔高、氣候惡劣、基礎醫療衛生條件十分有限,眼科和骨科疾病發病率較高。

  “為(wei) 藏區孩子進行視力篩查,我們(men) 會(hui) 提供藥物,如果是近視還可以免費配鏡,本次義(yi) 診我們(men) 還為(wei) 藏區群眾(zhong) 贈送5000個(ge) 醫療健康包,既能滿足群眾(zhong) 的用藥需求,還能提高群眾(zhong) 健康知識水平”。王增娟告訴記者。

  “義(yi) 診隻能發現部分地區群眾(zhong) 的看病問題,我們(men) 所做的隻是很小的一步,要解決(jue) 大部分群眾(zhong) ,特別是偏遠地區群眾(zhong) 的健康問題,更需要政府部門針對我們(men) 提出的建議進行投入”。蔡宏教授多年來一直在參加義(yi) 診活動,他認為(wei) ,在醫療知識和健康生活觀念的普及上,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專(zhuan) 家和誌願者們(men) 把一天當做兩(liang) 天用,7月13日—7月19日期間,他們(men) 先後在西藏日喀則市甲措雄鄉(xiang) 、東(dong) 嘎鄉(xiang) 、江當鄉(xiang) 、切窪鄉(xiang) 開展眼科義(yi) 診331人次,為(wei) 227人免費配眼鏡;共開展骨科義(yi) 診380人次,免費發放藥品393盒。

  這次西藏公益活動隻是韓紅愛心慈善公益事業(ye) 的一個(ge) 小小縮影。多年來,他們(men) 持續關(guan) 注中國西部地區的醫療衛生建設與(yu) 重大災害應急救援,致力於(yu) 縮小中國東(dong) 西部醫療衛生水平的差距。“百人醫療援助係列”項目已開展8年,先後在西藏、內(nei) 蒙古、新疆、青海、貴州等8省及自治區的103個(ge) 縣市開展醫療援助活動,捐建“複明中心”,免費白內(nei) 障手術,捐贈愛心藥箱、救護車、醫療巡診專(zhuan) 用車、急診室等,捐贈總金額逾1.3億(yi) 元人民幣。

  “我們(men) 堅持做了9年的百人援助係列公益活動,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我們(men) 的隊伍涵蓋了26個(ge) 科室,包括B超、腫瘤等,26個(ge) 科室基本都是三甲醫院的專(zhuan) 業(ye) 科室和專(zhuan) 家,現在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流動三甲醫院,當然這離不開每一個(ge) 醫院、每一名專(zhuan) 家、每一個(ge) 誌願者的支持。”韓紅說。

  格桑花開,風景無限。他們(men) 不忘初心、不懼高反、不畏艱難,用有限的幾天時間奉獻在雪域高原,他們(men) 組成的“戰隊”像一個(ge) 流動的三甲醫院,奔波在群眾(zhong) 最需要的地方。他們(men) 收獲滿滿、感動滿滿。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