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打開自己主持創辦的《尼泊爾郵報》,泛黃且有所破損的紙張讓75歲的德文德拉·高塔姆(Devendra Gautam)憶起年輕時的激情歲月,他的雙眼也有些濕潤。
德文德拉·高塔姆的居所在加德滿都穀地外的郊區。這棟3層小樓周邊並沒有鄰居,中新社記者到此數次,“離群索居”4個(ge) 字每次都會(hui) 在腦海浮現。
不過,這棟樓房充滿“中國特色”:房子大門采用中國傳(chuan) 統的紅色拱門造型,門上貼有中國門神、兩(liang) 邊亦貼有中國對聯,室內(nei) 掛著多幅中國書(shu) 畫作品,體(ti) 現出他對中國文化的親(qin) 近感。
德文德拉·高塔姆以新聞工作為(wei) 豪,他對記者說,《尼泊爾郵報》是自己理想的結晶。該報創刊於(yu) 1973年12月14日,也就是當時尼泊爾國王比蘭(lan) 德拉訪華後不久。因此,《尼泊爾郵報》創刊號的內(nei) 容都關(guan) 乎中國:《當前中尼關(guan) 係的前景》《發展“當前地位”,建立“新基礎”》《中國在聯合國的權利及尼泊爾的支持》等文章,係統全麵地向讀者介紹了當時有關(guan) 於(yu) 中國的熱門話題。
德文德拉·高塔姆的人生也從(cong) 此與(yu) 中國結緣。他向記者講述了對尼中兩(liang) 國建交、萬(wan) 隆會(hui) 議及不結盟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等事件的看法。他說,在那個(ge) 年代,尼泊爾和中國的發展水平都不高,大家互幫互助,凸顯了兩(liang) 國之間的友好情誼。
“我現在還清楚記得,毛澤東(dong) 主席對訪華的尼泊爾國王建議,尼泊爾民眾(zhong) 也要多喝開水。”他表示後來才知道,燒開後的水可以消滅不少病毒細菌,為(wei) 當時中國民眾(zhong) 的身體(ti) 健康作出了貢獻。“毛澤東(dong) 主席從(cong) 細節處的建議,正是對尼泊爾民眾(zhong) 發自內(nei) 心的一種關(guan) 心。”
德文德拉·高塔姆表示,中國發展一日千裏,已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他第一次去西藏時,拉薩到日喀則還沒有鐵路;第二次去時,拉日鐵路已經是不少人的選擇。“中國是尼泊爾北邊的鄰居,僅(jin) 隔著喜馬拉雅山脈,尼泊爾當然能從(cong) 中國的高速發展中獲益。”
德文德拉·高塔姆說,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吹響了進一步發展的號角,描繪了不同國家攜手發展的宏偉(wei) 藍圖。“尼泊爾不應在世界大潮中落後,所以我們(men) 要抓住機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來,中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德文德拉·高塔姆指出,在以往討論中國時,常說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去年,他去武漢參觀,當地的發展成就讓人驚歎,“於(yu) 是我想,中國會(hui) 有越來越多中西部區域中心城市展現在世界麵前,贏得更多關(guan) 注,到那時世界將看到一個(ge) 發展更為(wei) 優(you) 質且平衡的中國。”
“我年紀大了,現在有精力時會(hui) 給雜誌投稿,說說在中國的見聞。我想明年再去中國看看。”德文德拉·高塔姆表示,隻有代代傳(chuan) 承,跨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兩(liang) 國友誼才會(hui) 更堅固。“我的兒(er) 子凱蘭(lan) ·高塔姆從(cong) 事出版行業(ye) ,每年都會(hui) 將不少中文書(shu) 籍翻譯成尼泊爾文,從(cong) 而增進雙方之間的互相了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