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在雪域高原播撒醫者大愛

——安醫大一附院“組團式”援藏側記

發布時間: 2019-11-08 09:06: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安醫大一附院檢驗科醫生夏紅燈在當地百姓家中走訪。 受訪者供圖


安醫大一附院心血管內(nei) 科醫生梁有峰在當地為(wei) 患者治療。受訪者供圖

  “誰在雅江河畔,留下青春的汗滴。誰在納木措湖畔,祈禱高原的安康……”這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安醫大一附院”)心血管內(nei) 科醫生梁有峰離開西藏後發的第一條朋友圈。

  “這是歌曲《情滿高原》的歌詞,它表現歌手對家鄉(xiang) 的深情。出發前一天,我做完最後一台手術,想起藏族同胞們(men) 真摯的眼神,想到一起工作的朋友們(men) ,心裏感覺空落落的。”梁有峰感慨,“如果還有去西藏的機會(hui) ,我隨時準備著。”

  2018年7月,安醫大一附院檢驗科夏紅燈、普外科裴靜、麻醉科薑徽、心內(nei) 科梁有峰4位醫生報名參加該院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前往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人民醫院開展援藏工作。從(cong) 平均海拔20米的家鄉(xiang) 來到平均海拔3700米的山南,他們(men) 播撒醫者仁心,讓情懷和夢想綻放在雪域高原。

  克服與(yu) 堅守

  “我一直想去西藏看看。”然而,剛到山南的第一天,薑徽就出現了強烈的高原反應。經常運動的他下樓時腿一軟,差點摔在地上,腦袋兩(liang) 側(ce) 血管強烈的收縮跳動讓他頭痛欲裂、徹夜難眠。

  在西藏的300多個(ge) 日夜,薑徽從(cong) 來沒在淩晨3點前入睡過。失眠、吃藥、吸氧成了他生活的常態。為(wei) 了方便急診,他住得離醫院很近,晚上從(cong) 不敢關(guan) 手機,害怕錯過救治患者。

  一次,一位88歲的老人骨折,需要手術。醫院從(cong) 來沒有人做過這種超高齡患者的手術。此外,老人還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合並症,能否耐受手術及麻醉有很大疑問。

  憑借冷靜的判斷和豐(feng) 富的經驗,薑徽選擇了腰硬聯合麻醉複合靜脈麻醉的方式。手術後,老人家屬充滿感激和敬重的目光讓薑徽覺得,一切辛苦與(yu) 付出都很值得。“拯救一名患者,就是拯救一個(ge) 家庭;拯救一名藏族同胞,就是進一步鞏固漢藏民族情。”薑徽感慨道。

  一次值班時,一名全身上下被收割機切了12個(ge) 口子、腸子掛在體(ti) 外的小夥(huo) 子被送進手術室,全身是血,血壓已經快沒有了。

  為(wei) 了克服患者大出血和血液庫存緊張的困難,薑徽利用自體(ti) 血液回收機為(wei) 患者回收了近600毫升的血液。經過全體(ti) 醫護人員8小時的不懈奮戰,終於(yu) 將這個(ge) 30歲的年輕生命從(cong) 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山南地廣人稀,從(cong) 最近的縣城開車到市區也要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從(cong) 縣城送來的病人往往需要經曆好幾個(ge) 小時的顛簸。和百姓接觸時,他們(men) 的淳樸和真誠讓我感動。”薑徽說。

  來到山南後,還沒來得及欣賞美景,夏紅燈便被高原反應折磨得頭痛欲裂,她雙腿無力,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第一次感受到氧氣的稀缺和珍貴。

  在山南市人民醫院,夏紅燈擔任分管醫技的副院長,要同時兼顧醫療工作和行政工作。2018年12月,一場暴雪突襲山南,為(wei) 了方便群眾(zhong) 就醫,夏紅燈和同事們(men) 在暴雪稍停後立刻拿起鐵鍬鏟雪。

  寒風刺骨,任務艱巨,哪怕雙手僵硬、衣服潮濕,夏紅燈也沒有停下腳步,她和同事們(men) 清掃幹淨了醫院門口的路。不慎扭傷(shang) 腰部後,她隻是向同事借了條綁腰的帶子,“不能因為(wei) 一點疼痛就倒下,醫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平時,夏紅燈和同事經常前往貧困群眾(zhong) 家中義(yi) 診。浪卡子縣平均海拔達4500米,盤山路崎嶇漫長,夏紅燈不僅(jin) 因為(wei) 暈車嘔吐不止,強烈的紫外線還導致她雙頰過敏,疼痛難忍。但這樣的路,夏紅燈堅持走了一次又一次。

  “心血管介入手術需要在X射線的連續投照下開展,為(wei) 盡量減少輻射傷(shang) 害,工作中醫護人員要多穿戴20公斤左右的鉛製防護服。我到了藏區沒多久,逐漸感覺到腰疼、腿疼,坐不住。”由於(yu) 長期受到鉛衣壓製,梁有峰一直有輕微腰椎間盤突出。此次入藏,受到高原缺氧的影響,他病情突然加重。骨科醫生給的建議是:絕對臥床兩(liang) 個(ge) 月。

  但梁有峰依舊堅持每周二、四帶領全科醫師大查房,定期組織開展病例討論。沒多久,身為(wei) 醫生的梁有峰也嚐到了“不遵醫囑”的滋味。

  這些,梁有峰從(cong) 沒和任何人提起過,更不敢和家人說。他偷偷做完腰椎間盤手術後的第三天,又一頭紮進了援藏工作中。

  幫教與(yu) 傳(chuan) 承

  “與(yu) 高原相關(guan) 的心血管疾病,血管介入是目前較為(wei) 先進的心血管疾病診治方法。”工作中,患者渴望求醫的眼神,讓梁有峰內(nei) 心受到極大觸動。“要幫助當地醫院開展血管介入治療,讓更多患者體(ti) 驗最新的診療手段。”

  今年80歲的普布紮西家住山南市洛紮縣,因突發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輾轉到山南市人民醫院。梁有峰會(hui) 診後發現,如果不進行介入治療,患者很可能出現泵衰竭、心源性猝死等情況。

  之後,梁有峰為(wei) 普布紮西順利進行了PCI術。在與(yu) 普布紮西家人的交流中,梁有峰得知,從(cong) 洛紮縣到山南市人民醫院,雖然隻有340公裏,但要開7小時的車。如果市醫院不能治,他們(men) 還得再去拉薩。

  梁有峰思索:“如果我沒有來援藏,如果普布紮西沒有來山南,她的病很可能得不到及時有效救治,我一個(ge) 人的力量太有限,一定要做好‘傳(chuan) 幫帶’!”

  一年來,梁有峰和同事組織舉(ju) 辦了西藏第一屆“雅礱醫學”論壇等學術論壇,成立了“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yu) 山南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遠程會(hui) 診中心”。

  援藏期間,薑徽也申報了一項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科技三新項目課題,填補了山南市人民醫院麻醉科的科研空白。他還首次在山南市人民醫院應用光棒技術,有效提高了困難氣道插管成功率。

  “比起教醫生做手術、引進先進儀(yi) 器,更重要的是培養(yang) 山南本地醫療人才,讓他們(men) 的醫療觀念和技術一點一滴地提升。”為(wei) 此,夏紅燈和每位援藏隊員都製訂了詳細的“師帶徒”帶教計劃,清楚製定了每個(ge) 階段的任務、目標和考核標準。

  “質量是工作的核心。檢驗報告是提高醫療質量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為(wei) 副院長,夏紅燈十分重視質量管理工作。平時,她鼓勵科室裏的中青年技術骨幹赴內(nei) 地進修學習(xi) 或參加學術會(hui) 議,推動更新各級醫聯體(ti) 醫院質量管理的觀念、提升管理水平。

  即使回到了合肥,夏紅燈還經常與(yu) 山南的“徒弟”們(men) 談心,指導科研和技術工作。“不光是我的‘學生’,隻要當地科室的醫生有問題,我都會(hui) 盡力解答,山南醫院就是我的第二個(ge) 家。”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