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成都—昌都通航25周年 藏東騰飛再起航

發布時間: 2020-04-28 09:36:00 來源: 西藏日報

  4月28日,對於(yu) 昌都民航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

  2020年第一季度,昌都邦達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59820人次,較1995年全年旅客吞吐量增長7.8倍,為(wei) 昌都邦達機場通航25周年獻上了一份大禮。

  59820人次,這個(ge) 數據對於(yu) 其他機場來說,可能不算什麽(me) ,但下麵這些“世界之最”呢?

  邦達機場距昌都市區126公裏,是“世界上離市區最遠”的民用機場;

  冬天風速達到每秒30米以上,極端溫度達到零下42攝氏度,凍土層2米,機場空氣密度隻有海平麵的50%,是“世界上氣候最惡劣”的民用機場;

  機場跑道全長5500米,是世界最長的跑道之一;

  ……

  如此多的“殊榮”,起降難度之大可見一斑,可以說,邦達機場的成功通航創下了“人類民用航空飛行史上的奇跡”。現在,你是否重新對“59820人次”背後的故事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

  1995年4月28日,一架波音757型客機平穩降落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邦達機場,標誌著成都-昌都航線正式通航,曆史也在此刻定格成永恒。

  這一刻,民航昌都站的全體(ti) 工作人員懸著的心終於(yu) 放下來了,昌都各族人民的通航夢終於(yu) 圓了。

  1990年,開辟昌都空中航線被提上日程;1992年12月2日,投資1億(yi) 多元的邦達機場破土動工;1994年10月16日,機場修複工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那時候,我們(men) 住木板房、吃夾生飯、分時段用電,條件十分艱苦。但第一架飛機落地的那一瞬間,一切都值了,大夥(huo) 都高興(xing) 地跳了起來!”昌都航站第一批工作人員朗拉如今已退休,但那段輝煌歲月永不淡去。

  為(wei) 了提供更好的民航客票服務,方便廣大旅客乘機需求,同期,昌都市區售票處應運而生。初期,昌都每周隻有一個(ge) 航班,售票處總是人影攢動,許多顧客甚至連夜排隊購票。

  解決(jue) “一票難求”問題迫在眉睫。2012年5月3日,西藏航空公司成功開通拉薩-昌都航線,結束了昌都邦達機場通航17年來隻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一家航空公司營運的曆史;2014年4月1日,西藏航空開通昌都-重慶航線。

  航班的陸續開通,架起了連通祖國內(nei) 地的空中橋梁,讓昌都與(yu) 祖國各地緊緊相連。

  因邦達機場跑道破損日益嚴(yan) 重,飛行區設施設備不能滿足行業(ye) 需求。2015年10月,邦達機場飛行區改擴建工程啟動。該工程按照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30萬(wan) 人次、貨郵吞吐量2200噸的要求,飛行區按4C標準建設,工程總投資8.49億(yi) 元。

  2017年10月28日,新建的4500×45米的跑道交付使用,成為(wei) 邦達機場發展曆史上的又一個(ge) 裏程碑,這意味著邦達機場航線網絡和航班通達性進一步增強,對提升服務地區經濟能力、優(you) 化地區產(chan) 業(ye) 布局等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栽種“梧桐樹”,引來“金鳳凰”。2018年10月28日,昌都-西安航線開通;2019年1月26日,西部航空進駐昌都邦達機場,開通昌都-重慶航班。

  下麵一組數據,展現了昌都航空事業(ye) 的發展成績——

  近5年來,邦達機場總運輸量為(wei) 15007架次,旅客吞吐量為(wei) 1443989人次,貨郵吞吐量5471.1噸……

  同時,昌都民航人一點一滴的溫馨服務也讓旅客感受到了一份家的溫暖。今年1月10日,昌都民航站青年誌願者隊伍啟動2020年春運“暖冬行動”。青年誌願者們(men) 為(wei) 旅客提供引導、谘詢等服務,為(wei) 他們(men) 送上熱水、薑汁可樂(le) 、點心以及紅景天等暖心物品。針對老弱病殘孕旅客以及晚到旅客,誌願者們(men) 采取“愛心接力”服務,全程幫助旅客順利乘機。

  1995年至2020年,安全飛行25年,昌都邦達機場書(shu) 寫(xie) 了不朽篇章。25年春風化雨、25年砥礪奮進、25年勠力同心,邦達機場不忘初心、風雨兼程,成為(wei) 助力昌都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航空樞紐。

  民航昌都站黨(dang) 委書(shu) 記趙永忠說:“為(wei) 適應昌都市經濟社會(hui) 和航站整體(ti) 的快速發展需求,未來5年,昌都邦達機場將新建一座建築麵積1.2萬(wan) 平方米的航站樓,擴建站坪機位5個(ge) ,有望新增蘭(lan) 州、西寧和昆明的航點。屆時,昌都民航發展的成果將惠及更多旅客。”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