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資訊

《犛牛走進浙江》高原犛牛文化展:一場跨越4000公裏的旅行

鄭璐 發布時間:2020-06-03 08:56: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圖為(wei) 《犛牛走進浙江》高原犛牛文化展在杭州舉(ju) 行。(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圖為(wei) 西藏犛牛博物館一角。記者 鄭璐 攝

  “西藏犛牛博物館應該深刻認識責任擔當,更應緊盯公眾(zhong) 需求,多路出擊‘走出去’。這次,我們(men) 讓沉睡在庫房中的文物‘蘇醒’了,既提高了館藏文物的利用率,也讓館與(yu) 館之間的文物多了‘流動’。”

  在第44屆國際博物館日、西藏犛牛博物館開館6周年之際,西藏犛牛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部次仁多吉向記者講起了那場跨越4000公裏的犛牛杭州之旅——《犛牛走進浙江》高原犛牛文化展。

  次仁多吉介紹說,自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2月28日,西藏犛牛博物館在浙江自然博物館舉(ju) 辦了《犛牛走進浙江》高原犛牛文化展,此次展覽共接待觀眾(zhong) 約13萬(wan) 人,線上展覽瀏覽量約50餘(yu) 萬(wan) 次。

  充分發揮社會(hui) 效益 高效舉(ju) 辦展覽展示

  次仁多吉說,隨著社會(hui) 不斷的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為(wei) 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hui) 效益,全麵呈現一個(ge) 高質量、高水平、高規格的展覽,從(cong) 2019年10月開始,西藏犛牛博物館將《犛牛走進浙江》高原犛牛文化展作為(wei) 一項重點工作開始籌備,從(cong) 以往開展過的《犛牛走進南京》《犛牛走進羊城》《犛牛走進北京》等展覽中總結經驗,製訂周密的布展工作計劃,全麵安排部署展覽籌備工作。

  次仁多吉告訴記者,此次展覽,共展出800餘(yu) 件藏品,涉及多個(ge) 門類。在“相伴犛牛”和“靈美犛牛”單元中,展示了大量生產(chan) 工具、生活用品、藝術作品等,向受眾(zhong) 全麵展示了青藏高原特有的犛牛文化。“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特別增設《浙江情緣》單元,通過探尋、回眸、綻放三個(ge) 部分的內(nei) 容,充分展示援藏工作的初心、使命和成果,由此表達高原兒(er) 女對長期以來援藏工作的感恩之情和崇高敬意。”

  增強受眾(zhong) 參與(yu) 性 充分體(ti) 驗西藏文化

  回首參展現場,藏式牆麵、犛牛標本陳設,還是牧民居住的犛牛帳篷,還有那高高壘起的犛牛糞……為(wei) 營造更好的體(ti) 驗感受,展廳最大程度地還原了藏式風貌,讓遊客更能直觀感受到西藏的民族風情。

  次仁多吉說,為(wei) 增強與(yu) 遊客的互動環節,他們(men) 一行在體(ti) 驗區準備了犛牛肉幹、奶渣、青稞酒、酥油茶等西藏特產(chan) ,供遊客免費品嚐,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西藏飲食文化。為(wei) 了讓杭州人民更好地了解西藏民俗文化、體(ti) 驗西藏獨特的傳(chuan) 統娛樂(le) 項目,西藏犛牛博物館每日按時、按點舉(ju) 辦形式多樣的社會(hui) 公共教育活動,包括傳(chuan) 統藏棋、羊拐、克朗球以及穿戴藏族服裝頭飾等文化體(ti) 驗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間,我們(men) 還推出了4期線上社教活動,包括製作紙犛牛、為(wei) 犛牛圖片填色、犛牛相關(guan) 知識問答、藏族服飾及飲食習(xi) 慣介紹等內(nei) 容。”

  迅速反應創新形式 疫情期間啟動線上展覽

  2020年1月25日,《犛牛走進浙江》高原犛牛文化展因受疫情影響閉館,西藏犛牛博物館積極響應上級單位號召,以最快速度整合現有數字資源,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等載體(ti) ,搭建網上虛擬博物館,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線上展覽服務。

  在此期間,西藏犛牛博物館線上展覽瀏覽量50餘(yu) 萬(wan) 次,使公眾(zhong) 足不出戶便可以欣賞到展覽。次仁多吉告訴記者,線上展覽的推出,創新了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傳(chuan) 播渠道和形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經費等限製,在疫情期間給群眾(zhong) 生活增添了一抹暖心色彩,也收獲了觀眾(zhong) 的好評。“防控疫情期間,博物館線上展覽已產(chan) 生了較好的社會(hui) 效益,其服務功能也得到充分的發揮與(yu) 應用,成功將被動‘關(guan) 門’轉化為(wei) 主動‘開窗’。西藏犛牛博物館《犛牛走進浙江》杭州展覽被國家文物局推送為(wei) 第三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

  次仁多吉說,通過博物院(館)之間的展覽交流、文物合作,讓人們(men) 切身感受到異地文化的魅力,對於(yu) 更好地滿足人們(men) 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發展,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都有著積極意義(yi) 。

  齊心協力周密細致 完美做好收尾工作

  次仁多吉告訴記者,在疫情得到有效控製後,3月28日,西藏犛牛博物館10名工作人員前往杭州進行撤展收尾工作。全體(ti) 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加班加點,僅(jin) 用6天的時間完成展覽的撤場、展品的裝箱及運輸等工作。4月4日,赴杭全體(ti) 人員安全返藏。“此次赴展的藏品數量眾(zhong) 多、種類繁雜,且受到疫情影響,我們(men) 對每一件文物藏品都進行了仔細的包裝,從(cong) 包裝期間到運輸過程中天氣、環境變化等角度都進行了充分的考慮,對所有藏品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嚴(yan) 格進行分類裝箱。所有裝箱藏品及輔助藏品於(yu) 4月10日順利到達拉薩,並於(yu) 當日順利卸車入館,藏品無一件丟(diu) 失或損壞。”

  次仁多吉欣慰地說,本次展覽,西藏犛牛博物館呈現出有精神、有知識、有素養(yang) 、有民族文化底蘊的展陳內(nei) 容,展示高原獨特的犛牛文化,傳(chuan) 遞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西藏人民翻天覆地的幸福生活和曆史文化保護成果。“同時,我們(men) 也學習(xi) 了浙江自然博物院作為(wei) 國內(nei) 優(you) 秀博物館在展覽、社教、文物保護等方麵的寶貴經驗,更增進了西藏與(yu) 內(nei) 地之間的文化交流。願西藏犛牛博物館的明天更加美好!”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