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三問2020珠峰高程測量:“載入史冊之舉”如何締造?

發布時間: 2020-06-09 08:38: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視頻:珠峰高程測量隊員返回西安 回憶登頂艱辛曆程

  “今年整個(ge) 的過程比較曲折、辛苦,但最後的結果比較圓滿。”近日,2020珠峰(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活動現場總指揮,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在西藏拉薩接受專(zhuan) 訪時表示,“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一定也會(hui) 載入史冊(ce) 。”

  圖為(wei) 4月14日,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國測一大隊隊員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標有“海拔8844.43米”的珠峰高程測量紀念碑前合影。 中新社發 魏軍(jun) 輝 攝

  2020珠峰高程測量有何新突破?

  “珠峰高程測量幾乎用到大地測量所有的理論和方法,體(ti) 現了時代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李國鵬說,此次獲得了珠峰頂峰GNSS(全球衛星導航定位係統)、高等級水準、重力、氣象、冰雪深度以及交會(hui) 測量等大量珍貴數據,“檢驗發現,所有資料非常完整且高質量。”

 

  圖為(wei) 4月11日,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國測一大隊隊員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的絨布寺開展精密水準測量工作。 中新社發 魏軍(jun) 輝 攝

  “重力測量是測定地球表麵的重力加速度值。”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現任國測一大隊項目合作部主任的柏華崗,曾和隊友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的珠峰C2營地。“這次我們(men) 首次把重力測量推進到了世界之巔,為(wei) 後期精化大地水準麵及地球重力場的構建提供了寶貴數據。”

  除重力測量外,柏華崗表示,相較於(yu) 2005年,GNSS數據首次同時涵蓋了四大全球導航衛星係統,新增了氣象數據,還首次完成了對珠峰及周邊區域的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珠峰地區大地水準麵的精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最終可獲得更高精度的珠峰“身高”。

  2020珠峰高程測量難在何處?

  建隊66年,國測一大隊先後51次進入西藏無人區作業(ye) ,7次測量珠峰。為(wei) 籌建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簡稱“測量登山隊”),國測一大隊結合身體(ti) 、心理素質,業(ye) 務水平及高原適應能力選拔隊員,並從(cong) 1月12日開始係統訓練,但測量登山隊3次衝(chong) 頂珠峰才告成功。

  圖為(wei) 4月11日,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國測一大隊隊員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開展精密水準測量工作。 中新社發 魏軍(jun) 輝 攝

  對此,中國國家登山隊隊長王勇峰回應稱,“5月12日和5月22日兩(liang) 個(ge) 衝(chong) 頂窗口,均是珠峰高海拔地區積雪過深,有雪崩危險,且山上風力過大等原因,測量登山隊攻頂組隊員已前進至海拔7900米處,但隻能下撤。”

  在西藏氣象專(zhuan) 家進駐珠峰登山大本營,並每3小時提供一次實時氣象預報後,測量登山隊抓住5月27日的衝(chong) 頂窗口登頂珠峰。王勇峰說:“過程依然是一波三折,原預計6小時登頂,攻頂組隊員用了9個(ge) 小時,演練中隻需45分鍾的測量作業(ye) ,隊員們(men) 在頂峰花費了2個(ge) 半小時。”

  據柏華崗介紹,在珠峰頂峰,含氧量和氣壓隻有海平麵的三分之一不到,人的反應會(hui) 變遲鈍,僅(jin) 測量覘標就架設了3次才成功。“測量覘標裝不好,GNSS接收器就收不到信號,雪深雷達也無法工作。”

  情急之下,測量登山隊副隊長普布頓珠摘掉氧氣麵罩,在無氧狀態下重新連接測量覘標,各項測量數據得以相繼獲取完成。而普布頓珠也在無意間,創造了在珠峰頂峰無氧工作近150分鍾的紀錄。

  中國國產(chan) 儀(yi) 器首次全麵擔當重任表現如何?

  2020珠峰高程測量,前後共有120名技術人員在珠峰及周邊區域開展GNSS測量、水準、重力、雪深、三角交會(hui) 、航空攝影等測量工作,展示中國測繪科技最高水平的同時,也實現了中國國產(chan) 儀(yi) 器首次全麵擔當重任的突破。

  圖為(wei) 4月3日,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國測一大隊精密水準測量工作即將推進至珠穆朗瑪國家公園。 中新社發 魏軍(jun) 輝 攝

  作為(wei) 設備方麵的負責人,柏華崗給2020珠峰高程測量結果打了95分,對於(yu) 儀(yi) 器設備的表現隻給了85分,“不少儀(yi) 器設備都是為(wei) 了這次任務改造,或是新研製的。在珠峰頂峰大風嚴(yan) 寒的環境中雖順利完成了測量任務,但依然有改進的空間。”

  柏華崗說,此次應用的雪深雷達兼具GNSS信號接收和雷達探測功能,對雪麵下的岩石麵進行探測時,同時提供位置和深度兩(liang) 項數據,精度達到厘米級,市場上尚無同類產(chan) 品。設備很快研製出來,但測試時問題接踵而至,“雷達波與(yu) GNSS信號互相幹擾就是最大的‘攔路虎’。”

  從(cong) 設備研製、調試開始,柏華崗與(yu) 同事已記不得多少次往返各類設備生產(chan) 廠商,“幾乎每天都能發現新問題,但好在5月6日測量登山隊出發前,我有足夠的底氣把設備交給他們(men) 帶上去。”

  “事實證明,中國製造的測量裝備完全有能力承擔這樣的重大任務。”柏華崗說,中國測繪人依賴進口裝備測量珠峰高程的曆史就此結束,新研發設備首次應用成功,也填補了國際市場的空白。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