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河水利樞紐工程項目部廚房內(nei) ,西藏南木林縣達那鄉(xiang) 村民格桑曲珍正在為(wei) 工人們(men) 準備午餐。就近就業(ye) 兼顧家庭的同時,她每月做廚師可以有5000元收入,成為(wei) 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格桑曲珍告訴記者,村裏有統一的勞務輸出合作社,村民有什麽(me) 技能和求職意向都可以在合作社登記。如果有合適的工作,合作社會(hui) 盡力幫他們(men) 對接促成。
為(wei) 鞏固脫貧成果,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持續增收,日喀則市統籌謀劃推進,建立了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市縣鄉(xiang) 村四級上下聯動、齊抓共管。
“我們(men) 建立了周通報、月調度、主要領導季度聽取匯報的工作機製,強化組織推動,出台了推進轉移就業(ye) 的指導性文件,提高了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組織化程度。”日喀則市副市長馮(feng) 小義(yi) 介紹,日喀則成立了全市重點企業(ye) 及項目用人需求情況統計工作專(zhuan) 項小組,對全市擬輸出的農(nong) 牧民年齡結構、技能狀況、文化程度、求職意向等進行詳細登記建檔,建立了全市勞動力資源資料庫和勞務輸出信息庫。
“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全力搭建就業(ye) 平台,建立了各級政府、施工單位、勞務派遣公司、勞務合作社、村居勞務經紀人、勞動力之間‘六位一體(ti) ’的工作模式,實現了轉移就業(ye) 從(cong) ‘單打獨鬥’向‘聯合作戰’轉變。”日喀則市人社局黨(dang) 組書(shu) 記郭全奎說。截至5月底,日喀則成立31家勞務派遣公司,組建1662家勞務合作社,培育了1547名村居勞務經紀人,實現了縣有勞務派遣公司、村有勞務合作社或勞務經紀人的目標。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日喀則實現農(nong) 牧區富餘(yu) 勞動力轉移就業(ye) 11.35萬(wan) 人,創收7.14億(yi) 元。其中,實現組織化轉移就業(ye) 3.7萬(wan) 餘(yu) 人,與(yu) 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4%。
“政府做媒、企業(ye) 相親(qin) ”,日喀則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中介作用,在援藏省市、企業(ye) 的大力支持下,先後與(yu) 西藏規模大、信譽好、效益高的用工企業(ye) 達成勞務輸出協議,實現了近5000名農(nong) 牧民市外就業(ye) 。全力用好湘河水利樞紐工程、重大電網工程、拉日高速、邊境小康村等重大項目建設機會(hui) ,積極組織勞務輸出,解決(jue) 了近9000人就業(ye) 。此外,該市舉(ju) 辦了上百期技能培訓班,6000餘(yu) 人完成培訓,培訓後就業(ye) 率達到90.8%。
“通過免費培訓學習(xi) ,我的技術更加熟練了。在當地政府幫助下,不僅(jin) 工作好找了,工資收入也高多了。”在南木林縣卡孜鄉(xiang) 山洪溝治理項目點從(cong) 事焊接工作的格桑旦增說,“現在從(cong) 技能培訓到幫助找工作,政府都有政策和服務,自己一定要抓住機會(hui) 學習(xi) 和提升技能,好好工作增收致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