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三業齊驅”高唱致富歌

——巴青縣雅安鎮脫貧增收從資源依賴向勞動致富轉變

發布時間: 2020-07-05 08:44:00 來源: 西藏日報

  巴青縣雅安鎮,國道317線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you) 越,畜牧、蟲草資源豐(feng) 富。都說“人無業(ye) 不立,家無業(ye) 不富,村無業(ye) 不興(xing) ”,然而,多年來僅(jin) 依靠傳(chuan) 統牧業(ye) 和蟲草采集業(ye) ,並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雅安鎮貧窮落後的基本樣貌。

  2015年,雅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257戶、1161人,占總人口的20.7%,綜合貧困發生率為(wei) 18.73%,比全縣的貧困戶占比和貧困發生率還要高出幾個(ge) 百分點。

  眼前的貧困狀況似乎很難與(yu) 雅安這樣的“牧業(ye) 鎮”“蟲草鎮”聯係在一起。但真實的數字已然揭示:蟲草能夠帶來的可觀收入並沒有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整體(ti) 生活質量有多大改觀,單純的資源依賴並不會(hui) 迎來一個(ge) 共同富裕的幸福鄉(xiang) 村。

  人們(men) 感慨“雅安怎麽(me) 了”?“巴青怎麽(me) 了”?同時,更在深層次地思考“巴青怎麽(me) 辦”?

  重“三業(ye) ”:變資源依賴為(wei) 勞動致富

  在巴青各鄉(xiang) 鎮,“黨(dang) 建引領、依托產(chan) 業(ye) 、精準脫貧”“掌握一技之長、實現脫貧致富”“勞動最光榮、幸福靠奮鬥”的藏漢雙語口號和標語,大幅高懸、十分醒目。

  這些標語在深耕脫貧攻堅的西藏各鄉(xiang) 鎮並不鮮見,這些口號的極端重要性在不同場合也被反複強調,但對巴青縣的幹部群眾(zhong) 來說卻有著更深切的體(ti) 會(hui) 。

  “像蟲草采集這樣的副業(ye) ,導致了棄農(nong) 棄牧,滋生了好逸惡勞,引起了鋪張浪費,帶來了種種社會(hui) 問題。”那曲市委常委、巴青縣委書(shu) 記張軍(jun) 坦言,光吃“蟲草飯”無法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脫貧致富,反而帶來了很多不良現象,其中的關(guan) 鍵要看黨(dang) 委、政府的教育引導,更要轉變舊有增收模式。

  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確離不開一個(ge) “業(ye) ”字,但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究竟發展什麽(me) 樣的“業(ye) ”。是不勞而獲的“業(ye) ”,還是自食其力的“業(ye) ”?是坐享其成的“業(ye) ”,還是精心經營的“業(ye) ”?是一部分發家的“業(ye) ”,還是多數人共富的“業(ye) ”?反複設問、前後對比,道理顯而易見:必須持續教育引導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用辛勤勞動來實現脫貧致富、共同奔小康。

  經過“思想大解放、情況大調研、出路大討論、工作大落實”活動,巴青縣明確了基本思路,而其中的一條就是要走“產(chan) 業(ye) +就業(ye) +創業(ye) ”促脫貧促增收的路子,讓“三業(ye) ”並駕齊驅,積極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模式變資源依賴型為(wei) 勞動致富型,不斷打牢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小康的根基。

  興(xing) 產(chan) 業(ye) :一村一合,灶小火旺

  雅安鎮,一排三層的藏式樓房坐落於(yu) 路旁,澡堂、便利店、甜茶館、糧油批發店、惠民經濟公司等招牌引人注意。這其中,大多是雅安鎮各個(ge) 村級合作社經營的扶貧店麵。

  記者走進位於(yu) 鎮政府對麵的“惠民澡堂”,裝修用心、衛生幹淨。澡堂對生活在縣城的人來說不足為(wei) 奇,但在海拔4200米的雅安鎮卻創造了一個(ge) 紀錄:雅安鎮曆史上第一家澡堂,而且還是“一村一合”的扶貧項目。

  由於(yu) 缺乏條件,以往牧民很少有洗澡的習(xi) 慣,加之給排水等基礎設施落後,雅安鎮一直沒有澡堂。就是鎮上的幹部職工想要洗澡,也得周末開車到50公裏外的縣城解決(jue) 。

  “惠民小澡堂可解決(jue) 了民生大問題,既增加了貧困戶的經營收入,又改變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生活和衛生習(xi) 慣,也為(wei) 幹部職工提供了極大方便。”雅安鎮產(chan) 業(ye) 組組長次仁卓瑪介紹,該項目2018年投資20萬(wan) 元,帶動了19戶貧困戶,到目前總收入有30多萬(wan) 元。

  像這樣“灶小火旺”的合作社項目,涵蓋了雅安鎮的18個(ge) 村(居)。據了解,雅安鎮建設“一鄉(xiang) 一社”、扶貧門麵房、“一村一合”“多村一合”等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共有23個(ge) ,涵蓋茶館、牧家樂(le) 、牛肉批發銷售、傳(chuan) 統用品、糧油批發、百貨零售等,全鎮257戶貧困戶全部受益,目前已實現分紅127.44萬(wan) 元,不僅(jin) 幫助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ye) ,也讓貧困戶嚐到了勞動脫貧致富的甜頭。

  穩就業(ye) :一人務工,全家脫貧

  來到加俄格村的吉日囊自然村,吉多老人正在門口期待地看著電力工人給自家安裝電網入戶。“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啦!”吉多老人邊感歎著邊把記者迎進屋內(nei) 。“我家隻有27頭牛,一年的牧業(ye) 收入不到5000元,光靠養(yang) 牛沒奔頭,一年蟲草收入有一萬(wan) 元到兩(liang) 萬(wan) 元,靠蟲草也富不起來。”吉多老人對記者說,“人最怕閑著,家裏小孩年輕有體(ti) 力,不能幹待在家裏,要外出務工找活幹,黨(dang) 的政策是牧民的最大靠山,勤勞是牧民的最大本事。”現在,吉多老人的兒(er) 子貢桑在鎮上打零工,一年能賺一萬(wan) 多元,是家裏牧業(ye) 收入的兩(liang) 倍。

  加俄格村的比巴與(yu) 四川人羅定鴻組建了民族團結家庭,剛開始家裏生活比較拮據,現在小兩(liang) 口一個(ge) 在鎮裏做廚師,一個(ge) 在深圳打工,一年收入9萬(wan) 多元,家裏的老大也考上大學走出了大山。

  在過去,藏北牧民外出務工十分罕見。在那曲東(dong) 部各縣,每年都有大批日喀則、山南等地的農(nong) 民來給牧民打工的現象。“剛開始組織貧困戶外出務工,群眾(zhong) 來是來了,但都戴著口罩,幹起活來也不積極。”雅安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遲拉,大學畢業(ye) 後一直在基層與(yu) 群眾(zhong) 打交道,對牧民們(men) 的這點“小舉(ju) 動”一看便知,“他們(men) 覺得出來打工很丟(diu) 臉。”

  為(wei) 了解決(jue) 群眾(zhong) 務工難問題,雅安鎮堅持“扶貧先扶誌、扶貧必扶智”,一方麵通過開展“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成立新時代牧區講習(xi) 所、各村每周定期舉(ju) 辦扶貧夜校等,強化思想引導;一方麵通過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能幫扶,強化就業(ye) 培訓,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戶戶有技能、有就業(ye) 。

  2019年,雅安鎮貧困戶剩餘(yu) 勞動力技能培訓100%、對接崗位就業(ye) 100%;巴青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轉移就業(ye) 2808人次,實現增收3307萬(wan) 元,基本扭轉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離不開家、吃不了苦、幹不了活、掙不上錢、貪圖享受”的窘境。

  促創業(ye) :一人帶頭,眾(zhong) 人脫貧

  在興(xing) 產(chan) 業(ye) 、穩就業(ye) 過程中,貧困群眾(zhong) 的勞動熱情得到有效激發,呈現出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我能脫貧”的積極轉變。在雅安鎮,更有不少貧困群眾(zhong) 開始自主創業(ye) ,“憑本事吃飯、靠勤勞致富”的事例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鼓勵和幫助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是十分光榮的事。”次仁旺堆,白曲卡村人,今年37歲,也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在鎮政府、村“兩(liang) 委”的支持下,他帶領12戶貧困戶建立了棉被加工廠,同時依托加工廠搞起多種經營,2019年實現總收入55萬(wan) 元。“我就是要給我們(men) 貧困戶爭(zheng) 口氣,帶個(ge) 好頭,通過勤勞肯幹脫貧致富。”

  “我光榮地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一是靠勤勞的雙手幹出來的,二是靠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歐珠,夏珠格村人,通過自主創業(ye) 脫貧致富後,熱情邀請遲拉和鎮裏、村裏的幹部到家裏做客。采訪中,遲拉跟記者分享了去年年底發生的這感人一幕。

  雅安鎮鎮長劉明介紹,雅安鎮積極爭(zheng) 取自主創業(ye) 政策幫扶,鼓勵貧困戶自主創業(ye) 有18人,主要經營汽車修理店、小賣部、網吧、饅頭店等。

  “三業(ye) 齊驅”高唱致富歌,勤勞雙手鋪就小康路。2019年雅安鎮實現全部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減少到了0%,全鎮貧困戶實現了“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當前,雅安鎮正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富民增收”目標,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路上奮勇前進。

  張軍(jun) 說:“這幾年,巴青縣貧困麵貌深刻改變,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人們(men) 精神麵貌的轉變。通過興(xing) 產(chan) 業(ye) 、穩就業(ye) 、促創業(ye) ,資源依賴型增收模式有所扭轉,勤勞致富蔚然成風,廣大貧困群眾(zhong) 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進一步堅定了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信心和決(jue) 心。”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