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保護國際重要濕地 西藏“聖湖”周邊村民吃上“生態旅遊飯”

發布時間: 2020-08-11 08:44:00 來源: 中新網

保護國際重要濕地西藏“聖湖”周邊村民吃上“生態旅遊飯”
圖為(wei) 白瑪在家準備前往瑪旁雍錯湖邊。趙朗 攝

  近日,記者走進瑪旁雍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探訪了當地生態保護和村民旅遊增收。

圖為(wei) 白瑪準備騎摩托車巡湖。 趙朗 攝
圖為(wei) 白瑪準備騎摩托車巡湖。趙朗 攝

  瑪旁雍錯位於(yu) 西藏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海拔4500多米,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也是藏傳(chuan) 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重要朝聖地。

圖為(wei) 瑪旁雍錯 趙朗 攝
圖為(wei) 瑪旁雍錯。趙朗 攝

  瑪旁雍錯2004年被批準為(wei) 國家森林公園,同年成為(wei) 國際重要濕地,自2008年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又於(yu) 2017年被列入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圖為(wei) 白瑪從(cong) 家中前往湖邊巡邏。 趙朗 攝
圖為(wei) 白瑪從(cong) 家中前往湖邊巡邏。趙朗 攝

  在瑪旁雍錯湖邊,記者見到了該保護區的管護員白瑪,他正在湖邊巡邏,撿拾垃圾。采訪中得知,他是保護區轄區普蘭(lan) 縣雄巴村村民,主要工作是沿湖巡邏、觀察動物種類、數量變化、保護濕地周圍環境、監督違法捕魚。

  他說:“家就在湖邊,放牧、做生意、巡湖都不耽誤,作為(wei) 管護站站長,我每個(ge) 月可以拿到2000元(人民幣,下同)的報酬,管護員可以拿1800元。”

圖為(wei) 白瑪在巡湖。 趙朗 攝
圖為(wei) 白瑪在巡湖。趙朗 攝

  這些年,瑪旁雍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不斷完善管護基礎設施。普蘭(lan) 縣積極申報濕地保護與(yu) 恢複工程建設項目,投入資金2990萬(wan) 元,先後建設了管理局1處,管理站6處,管理點3處,監測、檢查站各1處。

  另外,普蘭(lan) 縣聘請了90名保護區周邊的村民,對6個(ge) 管理站分別配備了12名管護員,3個(ge) 管護點分別配備了6名管護員。

圖為(wei) 白瑪在巡湖中撿垃圾。 趙朗 攝
圖為(wei) 白瑪在巡湖中撿垃圾。趙朗 攝

  借著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白瑪所在的雄巴村有60餘(yu) 名村民享受了國家生態效益補償(chang) 基金,另外村裏還積極發展瑪旁雍錯景區旅遊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普蘭(lan) 縣吉祥牧家犛牛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綠色產(chan) 業(ye) ,通過旅遊服務業(ye) 和生態保護帶動了整村發展。

圖為(wei) 瑪旁雍錯濕地棲息的水鳥。 趙朗 攝
圖為(wei) 瑪旁雍錯濕地棲息的水鳥。趙朗 攝

  他介紹,因為(wei) 在湖邊景區內(nei) ,很多村民開了家庭旅館。2019年,他們(men) 村接待的住宿遊客超過2.4萬(wan) 人次,這也成為(wei) 村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圖為(wei) 瑪旁雍錯濕地 趙朗 攝
圖為(wei) 瑪旁雍錯濕地。趙朗 攝

  通過旅遊帶動,2019年,該村所有合作社總收入超過429萬(wan) 元,每戶村民平均分紅2700元,共157餘(yu) 萬(wan) 元。除村集體(ti) 合作社分紅外,該村的各作業(ye) 組也進行了產(chan) 業(ye) 分紅,民眾(zhong) 吃上了“生態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