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場內(nei) 速度賽馬。張偉(wei) 攝
8月12日,一年一度的西藏那曲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上演了重頭戲--場內(nei) 速度賽馬。作為(wei) “草原的兒(er) 子”,每位登場選手都希望在近萬(wan) 名觀眾(zhong) 麵前,與(yu) 愛馬率先衝(chong) 過終點。但預賽即被淘汰出局,13歲的拉巴桑珠賽前並未料到。
圖為(wei) 少年騎手在比賽中。張偉(wei) 攝
在廣袤的羌塘草原,牧民尊崇格薩爾王。那曲傳(chuan) 統賽馬節是沿襲格薩爾每次出征前要舉(ju) 行的跑馬騎射的習(xi) 俗而形成的,而格薩爾本人也是通過賽馬獲得勝利的方式被民眾(zhong) 擁戴為(wei) 王的。所以賽馬節的冠軍(jun) 仿佛也有了“當代格薩爾王”的榮光。
圖為(wei) 當日的比賽吸引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張偉(wei) 攝
8000米場內(nei) 速度賽馬是那曲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最受關(guan) 注的比賽之一,那曲市各區(縣)有160名選手與(yu) 各自的賽馬參加。為(wei) 減輕馬的負荷,比賽時不配馬鞍,選手皆為(wei) 9至14歲少年,他們(men) 注重以過人的騎術和膽識,上演馬背上的速度與(yu) 激情。
馬曾是牧民最主要的騎乘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摩托車、汽車所取代,但牧民與(yu) 馬的感情並未因此而淡薄。如今在羌塘草原,牧民幾乎家家養(yang) 馬,卻不役使它們(men) 。有條件的家庭,還會(hui) 送給新生的孩子一匹小馬,孩子與(yu) 馬為(wei) 伴共同成長,準備有朝一日在賽馬場揚名。
圖為(wei) 少年騎手在比賽中。張偉(wei) 攝
在家鄉(xiang) 那曲市色尼區尼瑪鄉(xiang) ,拉巴桑珠的父親(qin) 、爺爺曾經都是小有名氣的賽馬選手,全家現有7匹賽馬。其中,5歲的章加是拉巴桑珠最喜歡的一匹,在不久前的西藏當雄2020“當吉仁”賽馬節上,這一對搭檔配合默契,拿到了10000米長跑的第二名。
為(wei) 了讓拉巴桑珠再接再厲,父親(qin) 找來漂亮的羽毛為(wei) 他新做了一頂帽子,爺爺也用上好的犛牛皮製作了新馬鞭。加上同樣是參賽選手的弟弟達瓦頓珠,祖孫四人帶上三匹賽馬,離開家到草原上進行了半個(ge) 多月的針對性訓練。
圖為(wei) 開賽瞬間。張偉(wei) 攝
略顯嚴(yan) 苛的訓練不光針對騎手,還要幫助賽馬盡快進入比賽狀態。每天跑馬過後,馬要被引導進河流,在古老的馴馬方式中,河水被認為(wei) 可以幫助調節馬身上的氣。而馬待在水中的時間,取決(jue) 於(yu) 之前它跑的情況。期間,拉巴桑珠和章加不論白天黑夜,一直形影不離。
圖為(wei) 少年騎手在比賽中。張偉(wei) 攝
此次比賽,160名參賽選手被分成8組,拉巴桑珠分在第5組,達瓦頓珠在第6組。上場前,兄弟倆(lia) 一直在場邊關(guan) 注其他先出場選手的表現。“有好幾個(ge) 選手和馬比較強,能一直保持非常快的速度。”拉巴桑珠說,看得出來這次大家準備得都很充分,就看到時誰的發揮更好了。
圖為(wei) 少年騎手騎乘沒有馬鞍的賽馬,靠雙腳夾住馬馳騁在跑道上。張偉(wei) 攝
但隨著8組比賽相繼結束,拉巴桑珠和達瓦頓珠沒有出現在決(jue) 賽的名單上,兄弟倆(lia) 的身影也遍尋不見。這時,記者想起拉巴桑珠賽前說的一句話,“‘草原的兒(er) 子’愛馬,並不因為(wei) 比賽輸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