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藏公路“第一驛站”綻放新姿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日土縣多瑪鄉脫貧致富見聞

發布時間: 2020-08-15 14:38:00 來源: 西藏日報

  作為(wei) 從(cong) 新藏線進入西藏的第一個(ge) 鄉(xiang) ,阿裏地區日土縣多瑪鄉(xiang) 被譽為(wei) 新藏公路“第一驛站”。隨著西藏自治區級特色小城鎮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多瑪鄉(xiang) 實現了華麗(li) 轉身,一個(ge) 集居住生活、公共服務、商貿物流、旅遊服務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宜居特色小城鎮已初具規模。近日,記者一行來到多瑪鄉(xiang) ,聆聽當地群眾(zhong) 在黨(dang) 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迎難而上、奮力脫貧的故事。

  現代化城鎮活力足

  “西藏自治區剛成立不久的時候,鄉(xiang) 裏就幾間土坯房,最好的房子就是鄉(xiang) 公所和兵站。”63歲的多瑪鄉(xiang) 多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次仁努白回憶說,雖說是驛站,但過往的車輛在此停留的時間都很短,司機吃住也都在車裏。

  上世紀70年代,多瑪鄉(xiang) 陸續有人沿公路蓋起石頭房子;上世紀90年代末,商人和遊客開始零星地來到多瑪鄉(xiang) ;2008年以後,一大批項目啟動實施,流動人口增多,使多瑪鄉(xiang) 逐步熱鬧起來……

  得益於(yu) 獨特的區位優(you) 勢,2011年,阿裏地區將多瑪鄉(xiang) 列為(wei) 地區級小城鎮示範點;同年,219國道改擴建工程實施,全線鋪設了柏油路麵;2013年,日土縣提出將多瑪鄉(xiang) 建設為(wei) 新藏公路“第一驛站”;2014年,自治區又把多瑪鄉(xiang) 列為(wei) 全區20個(ge) 特色小城鎮示範點之一。

  自來水管網工程,美化、亮化、硬化工程,高海拔供暖工程,高海拔供氧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綜合扶貧樓,新建多瑪鄉(xiang) 小學,新建多瑪鄉(xiang) 商業(ye) 街等項目拔地而起,涉及投資總計1.93億(yi) 元。經過不懈努力,多瑪鄉(xiang) 舊貌換了新顏。如今,土坯房在多瑪鄉(xiang) 已成曆史,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樓房,整齊劃一、布局合理,街道兩(liang) 旁各類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次仁努白帶著記者來到馬路一側(ce) 正在建設的樓房前,開心地說:“這是正在建設的客運中心,很快就能建成投入運營,到時候客運班車能直接通到村裏了。”

  人人吃上“產(chan) 業(ye) 飯”

  白瑪曲卓是多瑪鄉(xiang) 多瑪村村民,曾被確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當地有關(guan) 部門幫助下,白瑪曲卓開了一家甜茶館,年收入4萬(wan) 多元。她的丈夫貢覺,2016年免費參加了日土縣組織的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獲得裝載機操作資格證,通過外出務工有了穩定收入。2019年,貢覺同鄰居合夥(huo) 購買(mai) 了1台裝載機,年收入7萬(wan) 多元。此外,白瑪曲卓還將自家的羊和草場入股多瑪鄉(xiang) 畜牧業(ye) 合作社,又多了一筆收入,日子越來越好。

  如今,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下,白瑪曲卓一家搬到了多瑪鄉(xiang) 政府所在地的安置點,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兩(liang) 層小洋樓。

  白瑪曲卓一家的變化隻是多瑪鄉(xiang) 發展變化的一個(ge) 縮影。

  多瑪鄉(xiang) 地處219國道沿線,草場總麵積1002萬(wan) 餘(yu) 畝(mu) ,耕地麵積787畝(mu) ,下轄多瑪村、烏(wu) 江村兩(liang) 個(ge) 行政村。多瑪鄉(xiang) 鄉(xiang) 長旦增吳尖介紹說:“雖然條件艱苦,但多瑪鄉(xiang) 有地理優(you) 勢,也有資源優(you) 勢,發展旅遊業(ye) 、畜牧業(ye) 大有可為(wei) 。”

  近年來,多瑪鄉(xiang) 通過發展畜牧業(ye) 合作社,變傳(chuan) 統單家獨戶養(yang) 殖為(wei) 適度集中的規模化生產(chan) ,當地群眾(zhong) 可通過勞動力、牲畜、草場入股合作社,拓寬增收渠道。2019年,該合作社吸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24戶92人,安排貧困人口39人就業(ye) ,人均增收13282元。

  除了畜牧業(ye) 合作社,多瑪鄉(xiang) 還成立了經營藏式商品房的多瑪村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運營便民商店、德乾貴吉林卡旅遊度假村、糌粑加工廠的烏(wu) 江村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自2017年以來,多瑪村、烏(wu) 江村兩(liang) 家合作社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zhong) 63人就業(ye) ,實現收入64.03萬(wan) 元。此外,投資1100萬(wan) 元的多瑪村聯合放牧合作組織建設項目,投資1300萬(wan) 元的多瑪鄉(xiang) 扶貧商貿中心項目,投資316萬(wan) 元的烏(wu) 江村人工種草基地項目,如今都已經產(chan) 生效益,助力貧困人口長期就業(ye) 、穩定增收。

  放眼未來,投資1500萬(wan) 元的多瑪扶貧旅遊驛站項目也將投入運營,投資3983萬(wan) 元的多瑪商業(ye) 街項目整體(ti) 打造工程及4棟商業(ye) 樓完工在即,有望年底投入使用,多瑪村自駕遊營地項目建設也正在有序推進……伴隨著產(chan) 業(ye) 的發展,多瑪鄉(xiang) 目前已有個(ge) 體(ti) 工商戶51戶;2019年,多瑪鄉(xiang) 人均純收入超過萬(wan) 元。

  攜手共建幸福家園

  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四川宜賓的汽車修理工周雙喜得知多瑪鄉(xiang) 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便開始謀劃到那裏創業(ye) 。

  2010年冬天,周雙喜滿懷欣喜從(cong) 普蘭(lan) 縣乘車17個(ge) 小時來到多瑪鄉(xiang) 。

  “走的都是土路,看到的全是土坯房,看著這樣艱苦的環境,心都涼了半截。”周雙喜坦言,那時候,鄉(xiang) 裏已經有幾家汽車修理店,本想打退堂鼓,但想著既然來了,就好好幹。

  就這樣,周雙喜留了下來。由於(yu) 技術好、人緣好,周雙喜很快就在多瑪鄉(xiang) 站住了腳。

  10年來,周雙喜不僅(jin) 吃慣了藏餐,還學會(hui) 了簡單的藏語。2015年,周雙喜在多瑪鄉(xiang) 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此後,又陸續有一些外來經商人員申請入黨(dang) ,多瑪鄉(xiang) “兩(liang) 新”黨(dang) 支部便成立了。

  周雙喜對記者說:“我見證了多瑪的發展,這裏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這裏每個(ge) 人都像親(qin) 人一樣,我願意為(wei) 多瑪鄉(xiang) 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多瑪鄉(xiang) ,居住著漢族、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等多個(ge) 民族群眾(zhong) ,大家長期生活在一起,互幫互助、和睦融洽,共同建設著這個(ge) 美麗(li) 家園。多瑪村先後被評為(wei) 西藏自治區級民族團結先進集體(ti) 、阿裏地區民族團結示範點。

  從(cong) 人跡罕至到欣欣向榮,多瑪鄉(xiang) 不僅(jin) 有了“顏值”,還有了“氣質”。旦增吳尖表示,基礎設施建好了,還要通過政策紅利,吸引更多人來多瑪鄉(xiang) 投資興(xing) 業(ye) ,形成人口“聚集”效應,努力把多瑪鄉(xiang) 建成空間協調、功能合理、生活和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設施完整、生態宜人的新藏公路“第一驛站”。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