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點來,別著急。”46歲的洛丹看著院子裏散步的妻子。“跟剛搬來時相比,病情好轉了許多,心裏有種說不出的高興(xing) 。”
這是記者日前在西藏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彩渠塘村洛丹家看到的一幕。彩渠塘,藏語意為(wei) “鹽堿地”。這裏曾經寸草不生,被人稱為(wei) “連犛牛都活不下去”,如今卻變成人氣興(xing) 旺的幸福村莊。
洛丹的老家在那曲市尼瑪縣卓瓦鄉(xiang) ,海拔5000多米,空氣稀薄、氣候寒冷。惡劣的自然條件讓洛丹的妻子德吉患上了風濕病,逐漸喪(sang) 失了勞動能力。
2011年,德吉的病情惡化,下不了床。洛丹為(wei) 了治好妻子的病,賣掉家裏的綿羊去拉薩看病,病情沒有好轉,生活卻過得更加艱難了。這一年洛丹家成了貧困戶。
為(wei) 改變農(nong) 牧民因病致貧的情況,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和政府決(jue) 定,將洛丹這樣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家庭集中搬遷到海拔相對較低、地熱資源豐(feng) 富的羊八井,並派醫學專(zhuan) 家團隊駐村為(wei) 患病的村民進行治療。
彩渠塘村第一書(shu) 記德吉說,2017年第一期搬遷過來了150戶、683人,其中204人患有風濕病。這一年,拉薩市人民醫院派出了第一批駐村工作隊,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在這裏建立了風濕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治療疾病。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德吉兩(liang) 次前往北京進行免費髖關(guan) 節手術,加上平日裏用藏藥浴輔助治療,現在已能下床走路。“我平時在院子裏轉轉,醫生說這樣有助於(yu) 病情好轉。”她說。
達娃次仁今年1月份來到彩渠塘村,是駐村工作隊長。他告訴記者,拉薩市人民醫院從(cong) 2017年派遣駐村工作隊以來,先後篩查出7名兒(er) 童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其中5名兒(er) 童已經到北京接受了手術,還有2名兒(er) 童由於(yu) 不符合手術要求,正在觀察階段。
此外,駐村工作隊還對佝僂(lou) 病、脊椎畸形等進行篩查治療,為(wei) 村民健康提供保障。
除了有病可以及時治療,村民們(men) 的致富門路也更廣了。近年來,彩渠塘村先後投資旅遊景區項目、開辦綿羊育肥基地、成立手工編織合作社,逐步在家門口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就業(ye) 問題。
來自那曲市申紮縣的旺紮過去主要靠放牧為(wei) 生。搬到彩渠塘村後,他在村裏的幼兒(er) 園當保安,妻子在村裏的合作社編織毛氈、針織品。
“現在啥都不缺,我隻希望家人身體(ti) 健康、生活快樂(le) !”旺紮說。
行走在彩渠塘村,藏式樓房錯落有致,道路幹淨整潔。村民房子寬敞明亮,還有溫泉浴室,村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