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牧業改革的崗巴探索

發布時間: 2020-09-17 08:52:00 來源: 新華網

   全村加入合作社,牲畜集中養(yang) 殖,釋放出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增收實現生產(chan) 力的最大釋放……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指導,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網信辦主辦、日喀則市委網信辦承辦的“新時代·邊疆行—西藏篇”網評引導線下活動,15日走進日喀則市崗巴縣。30餘(yu) 名媒體(ti) 記者和網絡正能量人士,親(qin) 眼看到了當地探索牧業(ye) 改革後帶來的可喜變化。

   崗巴縣吉汝村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群眾(zhong) 主要靠放牧為(wei) 生。“基本家家戶戶都養(yang) 羊,以前即使是隻養(yang) 10隻羊,也得有專(zhuan) 門跟著。很多群眾(zhong) 家裏隻有一個(ge) 壯勞力,天天圍著羊轉。”吉汝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帕珠說。

   吉汝村是高海拔牧區脫貧難的縮影。高海拔牧區脫貧一直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受氣候惡劣、遠離中心城區等因素影響,外來產(chan) 業(ye) 難以在高海拔牧區紮根,從(cong) 事牧業(ye) 生產(chan) 的勞動力一直被困在土地上,難以探索新的增收路徑。

   經詳細調研後,上級部門鼓勵村裏成立合作社,群眾(zhong) 以自家牲畜入股合作社實現集中養(yang) 殖,年底按股分紅。以前群眾(zhong) 各家各戶自養(yang) 的牲畜,隻需要很少的人就能全部養(yang) 起來,釋放出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增收,群眾(zhong) 收入明顯提升。2019年,吉汝村人均年收入11500元。

   村民紮西有兩(liang) 個(ge) 孩子,一個(ge) 是教師,一個(ge)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都在外地工作。她和愛人將家裏的53隻羊全部入股村裏的合作社,自家僅(jin) 養(yang) 了4頭牛供平時吃酥油、奶渣,日子過得既輕鬆又愜意。“以前天天都要想著羊是冷了還是餓了,現在收入沒少還省心多了。”紮西說。


崗巴縣群眾(zhong) 端著糖果盒迎接遠到的客人(9月15日攝)。新華網 張宸 攝

   與(yu) 吉汝村一樣,崗巴縣龍中鄉(xiang) 查那村也成立了養(yang) 羊合作社,全村群眾(zhong) 都參與(yu) 到合作社中,羊統一養(yang) 殖,釋放出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實現增收。改變了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的群眾(zhong) ,很快走上了致富道路。

   “每年年底,合作社根據營收情況,按照每戶入股的情況分紅。”查那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次仁平措說,“牲畜集中養(yang) 殖減少了群眾(zhong) 自己放養(yang) 時對草場的破壞,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群眾(zhong) 致富雙贏。”

   媒體(ti) 記者和網絡正能量人士探訪時,44歲的建檔立卡戶羅加正在村委會(hui) 院內(nei) 與(yu) 同村群眾(zhong) 打台球放鬆。前兩(liang) 天剛到地裏割完飼草的他,準備休息一下明後天再幹活。“以前天天出去放羊,哪兒(er) 還有時間來打台球。”羅加說,“現在省心又省事。”

   村民加布將家裏的羊入股合作社之後,以前放羊的兒(er) 子選擇了出去務工。現在兒(er) 子結了婚,家裏還添了個(ge) 一歲多的孫女。“不為(wei) 養(yang) 羊的事操心了,我們(men) 就想著出去打工掙錢。”加布說,“家裏添置了運輸車,收入跟以前比增加不少。”

   崗巴縣全縣隻有一萬(wan) 餘(yu) 人,在全國的脫貧攻堅戰場中人口基數很小,但其通過改革使傳(chuan) 統牧業(ye) 從(cong) 分散化、粗放型向集約化、效益型轉變的有益探索,讓人印象深刻。在一些邊境村,從(cong) 牧業(ye) 生產(chan) 中釋放出的勞動力還成為(wei) 了巡邊的重要力量。

   “思路一變天地寬。”崗巴縣縣委書(shu) 記周海浪說,“實事求是開展牧業(ye) 改革為(wei) 我們(men) 如期實現小康、持續穩邊固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