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崗巴縣吉汝村:民族團結之花在祖國邊疆盛開

發布時間: 2020-09-17 09:02:00 來源: 人民網-西藏頻道

  裁一朵白雲(yun) ,化作深情的哈達,獻給遠道而來的親(qin) 人。正午的陽光正豔豔地照耀著大地,在崗巴縣崗巴鎮吉汝村黨(dang) 群綜合活動中心門口,迎接本次采訪團的工作人員已在此等候多時。


吉汝村黨(dang) 群活動中心。記者 陳曦 攝

  吉汝村位於(yu) 祖國西南邊疆,平均海拔5050米,離中印邊境線直線距離5公裏,有7處通外山口,被稱為(wei) “中印邊境第一村”。全村共134戶538人,去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1萬(wan) 元。2017年,該村已成功打造成“民族團結示範村”。


邊境線五公裏觀景台。記者 陳曦 攝

  “我們(men) 這個(ge) 村雖然地處邊境,但民族團結意識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村支書(shu) 普布索朗談到民族團結這個(ge) 話題就滔滔不絕、如數家珍。“每年建軍(jun) 節,村民都會(hui) 自發去邊防部隊慰問,給他們(men) 送些羊肉、土豆之類的東(dong) 西。他們(men) (指邊防軍(jun) 人)也會(hui) 經常過來看望我們(men) ,給老百姓治病,教我們(men) 一些高原種植技術。還到幼兒(er) 園給小朋友理發,送小朋友文具、衣服。那些小朋友現在一聽說解放軍(jun) 叔叔要來,都高興(xing) 得不得了。”


吉汝村對麵山坡上“祖國萬(wan) 歲”標語。記者 陳曦 攝

  隨著“中印邊境第一村”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少內(nei) 地遊客常常慕名而來。以前冷清的邊境,越來越多了不少外地的麵孔。

  村民加布有一家小商鋪,生意不錯,每年有十來萬(wan) 的收入,家裏轎車洋房什麽(me) 都有了。他告訴記者,去年差不多也是這個(ge) 季節,有5個(ge) 河南人來這裏旅遊,就到他商鋪買(mai) 東(dong) 西。互相熟悉後,客人就吃住在他家裏。客人離開時給他們(men) 付錢,加布一家說什麽(me) 都不收。“漢族藏族都是一家人,他們(men) 這麽(me) 遠來到邊境,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請還請不來呢。以後咱們(men) 把邊境旅遊搞起來了,適當收點成本費是可以的。”加布黝黑的臉龐綻出真誠的微笑。


村民在熱情地招待客人。記者 陳曦 攝

  其實,加布一家不收客人的費用,還有另一層意思。女兒(er) 西瓊那時在河南讀大學,學的幼師專(zhuan) 業(ye) 。女兒(er) 經常給家人講在學校裏如何得到漢族同學的幫助,說各民族同學都互相幫助。所以他們(men) 一聽說是河南過來的,就覺得特別親(qin) 切。“西瓊已經在附近的龍中鄉(xiang) 中心小學當老師了。”加布自豪地說。

  “到這邊搞工程的漢族同胞很多,我們(men) 都處得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樣。”普布索朗笑著告訴記者,“咱們(men) 這裏的藏族姑娘次珍就嫁給了一個(ge) 漢族小夥(huo) 子。”

  普布索朗說,現在到邊境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大都是從(cong) 內(nei) 地來的其他各族同胞。“我們(men) 現在正在規劃旅遊產(chan) 業(ye) ,比如酒店、餐飲、交通等,讓內(nei) 地來的朋友,到了這裏就像到了家裏一樣溫暖、舒適。”


五星紅旗在邊境村莊高高飄揚。記者 陳曦 攝

  “咱們(men)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的大家庭,各民族必須團結,別人才不敢欺負我們(men) 。”臨(lin) 別時,村支書(shu) 普布索朗這句話一直縈繞在記者耳邊,久久不絕。記者分明已經看到,民族團結的種子,已在這高原邊境生根開花,並必將碩果累累。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