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珠峰腳下宗措村:“向陽而生”的新過法

發布時間: 2020-10-27 13:59:00 來源: 新華社

   夕陽西下,邊巴迎著喜馬拉雅北麓入秋的疾風,一邊打烏(wu) 爾朵(藏語,牧人趕牛羊的投石工具),一邊大聲吆喝著趕羊群回圈。盡管長年風吹日曬在他臉上留下一道道“溝壑”,在海拔4400米的草場,心情歡快的邊巴仍健步如飛。

   今年47歲的邊巴,是西藏日喀則市宗措村村民。他還有個(ge) 身份,是村裏崗巴羊養(yang) 殖合作社的“首席羊倌”。放了30多年羊的他,加盟合作社後第一次有了真金白銀的收入,他說:“還是合作力量大!”

   邊巴所在的宗措村,是定日縣尼轄鄉(xiang) 鄉(xiang) 政府駐地。尼轄,藏語意為(wei) “太陽升起的地方”,然而,因地處偏僻、無霜期短、風沙大、荒漠化嚴(yan) 重等原因,這座距離珠穆朗瑪峰不足百公裏的村莊,似乎從(cong) 未體(ti) 驗“向陽而生”的溫暖。

   幾個(ge) 月前,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駐宗措村工作隊隊長劉國亮初來乍到,就聽說了村裏不堪回首的往事。

   “別人家的青稞長在地裏,而在宗措村,不少人家的糧食卻長在拇指上。”劉國亮說,以前每到青黃不接時節,村民們(men) 成群結隊外出乞討。“雙手伸出大拇指,說出‘咕嘰咕嘰’(藏語,請求的意思)的乞討語,就這樣把青稞討回家。”前幾年宗措村的乞討現象雖然少了,但全村人均收入在縣裏仍排名倒數。

   黨(dang) 的脫貧攻堅政策,讓這座遠近有名的貧困村出現轉機。

   2015年4月尼泊爾地震後,距離中尼邊境不遠的宗措村震後重建。全體(ti) 村民搬出危舊住房,村兩(liang) 委、駐村工作隊又在上級幫助下,籌劃起了產(chan) 業(ye) 發展。打破資源匱乏瓶頸,成立合作社集中養(yang) 羊,成了村裏的新選擇。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索朗親(qin) 自掛帥,出資擔任合作社理事長。村幹部外出學習(xi) ,回村後又馬不停蹄走家串戶,發動村民入股加盟。發現村民們(men) 猶豫不決(jue) ,索朗書(shu) 記拍著胸脯承諾:“入股的人賺了是自己的,賠了算在我頭上。”2019年3月,宗措村崗巴羊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正式運轉。

   邊巴是宗措村最大的養(yang) 羊戶。他將全家80頭綿羊折價(jia) 入股後,憑借豐(feng) 富經驗被聘為(wei) 合作社的放牧員。在新崗位上,邊巴接觸到了全新養(yang) 殖方法:合作社引進良種,不斷優(you) 化羊群品質;放牧時合理分群,避免綿羊覓食時飽餓不均;進入冬季,合作社減少外出放牧時間,購進草料在羊舍內(nei) 補飼……

   由於(yu) 飼養(yang) 得當,第一批綿羊出欄,平均每隻比邊巴之前養(yang) 的重十幾斤,崗巴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膻味的特征也得到了充分體(ti) 現,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索朗介紹,成立當年,合作社收入就達73萬(wan) 元,今年以來收入已超過100萬(wan) 元,預計年底全村戶均分紅可達萬(wan) 元以上。

   以前邊巴自己放牧時,一年到頭除了宰十多隻羊供全家食用外,基本沒有收入。加盟合作社後,他一年工資就有2.8萬(wan) 元,今年80隻羊的入股分紅更是有望達到4萬(wan) 元。

   邊巴對他的“羊倌”工作特別上心。“放自家的羊,丟(diu) 失幾隻頂多被哥哥罵一頓。”他說,“現在放集體(ti) 的羊,可不敢被野狼、猞猁叼走。”聊不到幾分鍾,邊巴就“丟(diu) ”下記者,跑著追趕已經走遠的羊群。

   除了助力增收,合作社的科學、集中養(yang) 殖還最大限度保護了草場,宗措村的勞動力也因此得到解放,現在全村外出務工人員已經從(cong) 過去的三四十人增加到一百多人。尼轄鄉(xiang) 鄉(xiang) 長李慶華說,村民們(men) 過去是各自為(wei) 戰,現在逐漸形成了集體(ti) 意識,“今年合作社擴建羊舍,大家出工出勞,平時碰到趕羊裝車、卸運牧草等臨(lin) 時任務,很多人會(hui) 無償(chang) 幫忙。”

   一家合作社改變了貧困村的麵貌,索朗說,村裏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村民們(men) 組織起來發展生產(chan) ,才是真正的“向陽而生”。

   索朗透露,正是看好集體(ti) 合作的潛力,村民們(men) 將全部土地入股了合作社。“通過提高種植和養(yang) 殖效率,進一步解放勞動力,宗措村的日子將會(hui) 越過越好。”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