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ge) 說法:世界的第三極是西藏,西藏的第三極是雙湖。雙湖縣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那裏一年隻有兩(liang) 個(ge) 季節,一個(ge) 是長達10個(ge) 月的冬季,一個(ge) 是大約在冬季。
雙湖縣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氣含氧量僅(jin) 為(wei) 內(nei) 地的40%,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天超200天,堪稱“生命禁區”。2002年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開始對口援建雙湖縣,18年來先後選派12名政治素質過硬、業(ye) 務能力較強的援藏幹部駐高海拔艱苦地區援建,累計投資4億(yi) 多元,先後落地了市政道路、醫院等120餘(yu) 個(ge) 項目。
西藏雙湖縣加油站外景(10月27日攝)。新華網 達珍 攝
2003年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投資援建雙湖縣加油站,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提供便利,即使天氣再惡劣,也能保障沿線1000多公裏的油品供應。在雙湖11.67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雙湖縣加油站是唯一的成品油供應點。
剛成為(wei) 雙湖縣加油站站長的次旦巴宗現年29歲,和員工桑珠在2017年喜結連理,還有一個(ge) 3歲的兒(er) 子紮西頓珠,一家三口駐守在雙湖縣加油站。
10月27日,次旦巴宗在油站外為(wei) 強巴的摩托車加油。新華網 達珍 攝
2016年入職以來,次旦巴宗經常聽鄰裏講起老站長們(men) 的故事。在她之前還有兩(liang) 位老站長,每每談及曾經的加油站,她說的最多的就是老一代人艱苦奮鬥的故事:“他們(men) 那個(ge) 時候條件特別不好,很多時候就靠著一個(ge) 油罐和一根管子完成加油,遠沒有現在的柏油馬路運油卸油這麽(me) 方便。”
“以前群眾(zhong) 出門放牧靠雙腳,現在大家都騎著摩托車去。”桑珠說,“每輛摩托車加滿油油費在100元左右,可供使用4天,我平均一天能夠給六七十輛摩托車加油。”曾經在家門口就近放牧的牧民們(men) 能騎著摩托車去更遠的地方,也能第一時間驅趕狼,家門口的草場慢慢恢複,牲畜被狼吃掉的情況也慢慢減少了。
10月27日,雙湖縣雅曲鄉(xiang) 渡日村村幹部與(yu) 桑珠結算油費。新華網 達珍 攝
2018年以來,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決(jue) 定實施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規劃,雙湖縣群眾(zhong) 開始離開“生命禁區”。土生土長的夫妻倆(lia) 眼看家人陸陸續續搬離了故鄉(xiang) 。“現在這裏隻有我們(men) 一家三口了。” 談及兒(er) 子的上學計劃,次旦巴宗說:“明年我準備送孩子去拉薩讀幼兒(er) 園,我父親(qin) 在拉薩,打算孩子上學以後請父親(qin) 照顧。”
“留守”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依舊需要生活。一座加油站,也是一座能量站。
次旦巴宗認為(wei) ,留在雙湖不隻是因為(wei) 工作在這裏,平日裏來加油的都是鄰裏鄉(xiang) 親(qin) ,每一次加油不僅(jin) 是一宗交易,也能了解彼此的近況,尤其是在寒冬天氣不好的時候,一旦鄉(xiang) 親(qin) 有困難,他們(men) 也能夠在第一時間提供用油幫助。
談及未來,夫妻倆(lia) 隻有一個(ge) 樸素的夢想:加好油,幹好活,休假去拉薩看兒(er) 子。
次旦巴宗一家三口(10月27日攝)。新華網 達珍 攝
有人說,在西藏,躺著就是奉獻。但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這座“能量站”已經堅守40多年,雖然條件艱苦,卻充滿溫情。這裏是生命禁區,也是石油人譜寫(xie) 故事的地方,這對90後夫妻正在用行動詮釋著“老西藏精神”,澆灌著雙湖“能量站”的絢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