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五年來 西藏實現減稅降費超630億元

發布時間:2020-11-23 09:31: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全麵推行“營改增”、深化增值稅改革、個(ge) 人所得稅新政落地、小微企業(ye) 普惠性政策、社保費率下調、7批28項支持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chan) 的減稅降費優(you) 惠政策……“十三五”期間,西藏各級稅務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減稅降費優(you) 惠政策,讓減稅降費帶來的“真金白銀”實實在在惠澤萬(wan) 千市場主體(ti) 。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西藏實現減稅降費636.15億(yi) 元,其中,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以來截至2020年9月實現新增減稅降費達到99.95億(yi) 元,截至2020年9月累計辦理出口退(免)稅2.17億(yi) 元。

  政策紅利 減稅降費減輕企業(ye) 負擔

  洛隆縣洛宗特色產(chan) 品開發公司是昌都一家以經營糌粑類食品的民族特色企業(ye) ,主營加工生產(chan) 以青稞為(wei) 原料的糌粑類食品,經過13年生產(chan) 耕耘,企業(ye) 規模持續壯大,年產(chan) 值達700多萬(wan) 元,產(chan) 品銷售輻射區內(nei) 外,陸續獲得“西藏自治區級扶貧龍頭企業(ye) ”“西藏自治區著名商標”“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等榮譽稱號。為(wei) 助力企業(ye) 繼續發展壯大,西藏稅務部門安排專(zhuan) 人對接,多次深入企業(ye) 走訪問需,在了解到該企業(ye) 在農(nong) 產(chan) 品收購發票開具、農(nong) 產(chan) 品收購賬務處理、進項稅額抵扣等涉稅事務上存在弱項,當地稅務部門立即安排業(ye) 務骨幹“一對一”上門開展涉稅輔導。

  該公司負責人澤仁頓珠表示:“近幾年的減稅降費為(wei) 我們(men) 企業(ye) 減輕了負擔,累計減免超過120萬(wan) 元,這些錢我們(men) 會(hui) 用來開發更多消費者青睞和認可的產(chan) 品。今年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但是國家給我們(men) 減免了稅收,目前公司生產(chan) 經營正在快速恢複,今年的產(chan) 能也將進一步擴大。”以稅收陪伴企業(ye) 成長,用稅政助力企業(ye) 發展,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雪域高原上演繹著,點亮了萬(wan) 千市場主體(ti) 的發展信心。

  應減盡減 政策紅利推動企業(ye) 發展

  在林芝市,國內(nei) 最大的藏藥生產(chan) 企業(ye) ——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屹立於(yu) 此,作為(wei) 區內(nei) 藏醫藥龍頭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新型藏藥的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提起減稅降費對企業(ye) 的扶持力度,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朱祖榮高興(xing) 地說:“稅務部門的服務又快又好,總是能把政策的‘及時雨’送到我們(men) 所需之處,今年以來,我們(men) 已經享受了115.95萬(wan) 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you) 惠,還通過‘銀稅互動’項目獲得了1億(yi) 元的貸款,每筆錢都用在了搞研發、穩生產(chan) 、拓市場的刀刃上,我對未來充滿信心,甚至能清楚地感覺到稅收優(you) 惠政策帶來的強大助力!”

  “十三五”以來,西藏各級稅務部門堅決(jue) 落實減稅降費,在聚焦改革發展中發揮政策效應,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把全麵落實稅收優(you) 惠政策作為(wei) 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執行上做到應減盡減、應免盡免、應退盡退,讓納稅人應知盡知、應會(hui) 盡會(hui) 、應享盡享。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西藏實現減稅降費636.15億(yi) 元,其中,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以來截至2020年9月實現新增減稅降費達到99.95億(yi) 元,截至2020年9月累計辦理出口退(免)稅2.17億(yi) 元。減稅降費政策正成為(wei) 營商環境優(you) 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政策紅利推動著企業(ye) 發展,為(wei) 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為(wei) “十四五”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自治區統計局相關(guan)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稅費優(you) 惠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助力各類市場主體(ti) 輕裝前進、發展壯大,企業(ye) 經營成本不斷降低,經營效益不斷提高,規模(限額)以上企業(ye) 數量不斷增多,為(wei) 西藏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