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軍區一海拔4900米哨所用電接入國家電網
昆木加哨所的“軍(jun) 營書(shu) 吧”。周煒 攝
“終於(yu) 可以24小時不間斷供電、用電啦!”3日,西藏軍(jun) 區邊防某團昆木加哨所用電接入國家電網,正式結束哨所60多年依靠自我發電、計劃用電的曆史。
當晚,海拔4900多米的昆木加哨所燈火通明,大功率文體(ti) 器材同步開啟,網絡室、學習(xi) 室、娛樂(le) 室裏熱鬧非凡。
昆木加哨所官兵開展文娛活動。馬成鎖 攝
昆木加哨所位於(yu) 中尼邊境,是西藏軍(jun) 區最西端的哨所,地理位置偏遠,方圓數十公裏荒無人煙,被稱為(wei) “生命禁區中的禁區”。
據了解,過去,哨所依靠柴油機和光伏發電的方式供電。由於(yu) 持續供電能力有限,加上電壓不穩定等因素,導致上級配發大功率文體(ti) 電器和部分執勤設備隻能分時段計劃使用。為(wei) 保障正常邊防巡邏執勤,官兵們(men) 對各類電器都隻能“省著用”。
近年來,針對一線邊防部隊社會(hui) 依托條件差,導致的“無電、缺電、用電受限”等難題,西藏軍(jun) 區邊防某團黨(dang) 委深入推進破解基層“六難”問題,加快邊防部隊電網建設。聯合地方政府和企業(ye) ,深入高原高寒地區和偏遠點位勘探地形、研究電網架設方案;製定問題解決(jue) 台賬和分片區責任製;全哨官兵利用訓練間隙與(yu) 地方人員共同施工,經過近半年的努力,終於(yu) 將用電設施和電纜鋪設至雪山哨所。
昆木加哨所以往用電離不開光伏發電。周煒 攝
“以前,發電機就是我的命。”昆木加哨所電站負責人、即將退伍的老兵穆魯東(dong) 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當兵16年,跟發電機打了16年的交道,沒想到在軍(jun) 旅生涯的最後一天,竟然能親(qin) 眼目睹哨所實現24小時供電,以後邊防有任何風吹草動,執勤設備全時段在線,戰友們(men) 就能第一時間有效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順利保障哨所過冬,該團黨(dang) 委還持續加大投入先後解決(jue) 哨所吃水、吸氧、供暖等多重難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退役士兵加入黑頸鶴保護隊伍
24日,守護黑頸鶴多年的旦增向記者透露,2020年入冬以來,越來越多的黑頸鶴成群結隊,回到西藏拉薩市林周縣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澎波河穀及周邊的田間,開始了它們的越冬生活。[詳細] -
望遠鏡、無人機、巡邏套裝……這支雪域高原連隊管邊控邊不一樣
一提到在高海拔的邊防巡邏執勤,人們腦海裏都會浮現出邊防戰士艱難跋涉的場景。 [詳細] -
西藏那曲軍分區黨建扶貧,雪山深處貧困村躋身小康示範村
前幾年,雖然那曲軍地持續加大了幫扶力度,但由於部分黨員脫貧信心不足、帶頭實幹的積極性不高,曲果仁毛村經濟發展仍然相對滯後,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261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