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智力援藏:“和美教育”伴“雪域雛鷹”成長

發布時間: 2021-01-04 08:48: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6日,江蘇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學舉(ju) 行建校35周年發展大會(hui) 。“和而不同,藏漢情融”和美文化展示活動令人關(guan) 注。在此次活動上,龍城藏文化體(ti) 驗中心揭幕。經典文化長廊、漢藏曆史故事展示,藏餐藏服體(ti) 驗等體(ti) 驗板塊,讓人們(men) 身臨(lin) 其境走進雪域高原,感受漢藏文化交融的無窮魅力。

  多年辦學實踐中,常州西藏民族中學始終秉持“和而不同,藏漢情融”的辦學理念,以多維度的“和美教育”培養(yang) 西藏學生開放包容的心態及高度的民族認同感,愛國主義(yi) 教育潤物無聲。

  常州西藏民族中學是江蘇省為(wei) 落實國務院“智力援藏”精神所成立的首批內(nei) 地西藏學校之一。自1985年以來,每年有約150名學生從(cong) 西藏自治區來到常州學習(xi) ,三年後再回到西藏統一中考。35年來,學校為(wei) 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培養(yang) 了4000多名人才,在建設西藏的各條戰線上發揮著骨幹作用。

  學校實施“全員育人導師製”和“漢藏家庭結對”,用濃濃的愛滋潤遠離家鄉(xiang) 的孩子們(men) 的心田,以“和美文化”伴隨來自雪域高原的“雛鷹”茁壯成長。

  “全員育人導師製”規定每位授課教師與(yu) 10至12名藏族學生結對。“每個(ge) 西藏來的孩子都有‘四個(ge) 爸媽’。”常州西藏民族中學副校長毛平說,“班主任、生活老師還有結對的‘常爸常媽’,都待這些孩子像自己的子女一樣。”

  “漢藏家庭結對”至今已持續10年,參與(yu) 結對的孩子共計1270位。長江頭尾的兩(liang) 個(ge) 家庭融和成一家人,親(qin) 情在孩子們(men) 畢業(ye) 後仍繼續深化。藏族學生旦增塔青在日記裏寫(xie) 道:“我在常州有個(ge) 家,這裏有我親(qin) 愛的常爸常媽。一大桌豐(feng) 盛的飯菜、漂亮的生日蛋糕和全家人齊唱的生日歌讓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心裏有一塊軟軟的地方被不斷撞擊著、撞擊著。我從(cong) 沒和您說過我的生日啊!我也從(cong) 沒想過,在千裏之外的異鄉(xiang) ,有人記著我的生日。這件事讓我永生難忘!”

  校本課程是實施“和美教育”的主陣地。常州西藏民族中學根據藏族學生的特點,自主編寫(xie) 了內(nei) 地民族班德育綜合實踐活動教材《和美社會(hui) 》和《五個(ge) 意識讀本》。《和美社會(hui) 》分學段編為(wei) 三部分,內(nei) 容層層遞進、不斷提升。七年級為(wei) “我的班級”“我的學校”“我的家鄉(xiang) ”,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了解漢藏文化;八年級為(wei) “我們(men) 的國家”,培養(yang) 學生包容開放的文化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國家認同感;九年級為(wei) “我們(men) 的國家”“我們(men) 的世界”,培養(yang) 學生的國際視野和開放胸懷。《五個(ge) 意識讀本》圍繞國家意識、法製意識、民主意識、文明意識、感恩意識設計了精彩的小故事,深入淺出、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夢想課程是該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寓教於(yu) 樂(le) 帶領學生“去遠方”。學生們(men) 選定一個(ge) 城市,在有限的預算內(nei) 設計旅行計劃,由此認識祖國的山川湖海、風物景觀。西藏班教師邵雯燕告訴記者:“今年有一支隊伍選擇了哈爾濱作為(wei) 目的地。剛開始討論時,大家首先想到當地美食,我們(men) 引導學生從(cong) 氣候、曆史、社會(hui) 等角度認識美食。大家又由美食聯係到建築,在研學建築時發現哈爾濱具有少數民族特色,因此又探究了藏族與(yu) 哈爾濱少數民族的文化異同。”

  獨具特色的和美文化遊學課程,則讓孩子們(men) 開闊眼界、提升文化認同。很多學生畢業(ye) 多年後回憶初中生活,仍對遊學課程念念不忘。春季體(ti) 驗常州創意文化,夏季尋訪孔孟故裏,秋季遊學江南園林、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冬季開展各民族風俗文化知識競賽。“登頂泰山的那一刻,我們(men) 領略了課本中‘會(hui) 當淩絕頂,一覽眾(zhong) 山小’的境界。在孔廟孔林,我們(men) 進行了研究性學習(xi) ,加深了對儒家文化的了解。”談及遊學孔孟故裏、登泰山的經曆,學生們(men) 記憶猶新。

  “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與(yu) 祖國密不可分。”正在常州西藏民族中學讀初三的學生旦增稔倩,即將升學回到西藏,兩(liang) 年多來在常州的學習(xi) 生活使她思想更加成熟,對未來的規劃更為(wei) 清晰。“我在書(shu) 中讀到過很多醫生的感人故事。而給我觸動最深的,是今年疫情期間,白衣天使們(men) 為(wei) 國家戰疫做出了英勇無畏的奉獻甚至犧牲。我的‘常媽’就是一名婦產(chan) 科醫生,我想報考醫學專(zhuan) 業(ye) ,和‘常媽’一樣,做一名救死扶傷(shang) 的醫生。”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