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自治區已完成藏語譯製電視劇(動畫片)1300餘(yu) 集,各類影片80餘(yu) 部,總時長超過1000小時。而在2000年之前,西藏每年電視劇(動畫片)譯製量不超過300集。
在www.easyfundingllc.com廣播電影電視藏語節目譯製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為(wei) 影片《催眠大師》進行藏語配音(2015年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西藏自治區電影公司民族語譯製中心副主任索朗次仁說:“西藏一些地方的農(nong) 牧民不能完全看懂普通話影視作品,我們(men) 的譯製工作就是為(wei) 了讓農(nong) 牧民能看到藏語影視作品,豐(feng) 富他們(men) 的文化生活。”
據介紹,1965年西藏推出第一部藏語譯製電影《豐(feng) 收之後》,1982年推出第一部藏語譯製電視劇《多棱鏡》,此後開始源源不斷向全區群眾(zhong) 輸送新鮮的藏語影視作品。截至2020年底,西藏已完成藏語譯製電視劇(動畫片)2.2萬(wan) 多集,各類影片2400多部,總時長超過2萬(wan) 小時,放映麵積覆蓋全區7市(地)。
西藏電視台藏語衛視負責人紮西次旦說:“我們(men) 本地藏語譯製電視劇近幾年來的發展就是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從(cong) ‘看到、看懂到看好’轉變。”
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xiang) ,群眾(zhong) 在家中觀看電視節目(2020年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攝
長期以來,符合西藏高原實際情況的科教片很少。自2018年起,西藏自治區電影公司陸續獨立製作了5部符合西藏本地實際的雙語科教電影,其中《青稞增產(chan) 技術之災害預防》等3部影片已公開發行放映,截至目前下鄉(xiang) 放映達3837場次。
索朗次仁說:“符合當地實際的科教電影獨立出品、攝製和發行放映,填補了西藏公益科教電影領域的空白。”
民族語譯製工作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2000年開始實行的“西新工程”旨在加強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的廣播影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民族語影視作品的譯製能力。“西新工程”實施20年,為(wei) 西藏民族語譯製工作提供了技術和資金支持,提升了本地民族語譯製的效率和質量。
在www.easyfundingllc.com廣播電影電視藏語節目譯製中心,配音演員倫(lun) 珠巴桑正在給藏語節目配音(2019年3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 攝
西藏自治區藏語委辦(編譯局)黨(dang) 組成員次仁玉珍說,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藏民族語譯製事業(ye) 就像“源頭活水”一樣不斷給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的影視作品,助力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文字記者:金一清
視頻記者:索朗德吉、洛卓嘉措、孫陽
海報拍攝:晉美多吉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視覺/編輯:金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