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liang) 路”精神是新中國工程建設者為(wei) 了雪域高原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在拚搏奮鬥中形成、豐(feng) 富和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深刻而豐(feng) 富的思想內(nei) 涵,對於(yu) 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鞏固邊疆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學習(xi) 和弘揚“兩(liang) 路”精神,應深刻領會(hui) 和把握“兩(liang) 路”精神的時代內(nei) 涵,把“兩(liang) 路”精神踐行好、發揚好,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不竭的精神動力。
一
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wei) 大征程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積極倡導和踐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yi) 精神,毛澤東(dong) 曾明確提出:“我讚成這樣的口號,叫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鄧小平也曾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納入他總結的五種革命精神中,指出要“大大發揚這些精神”。回顧曆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始終是廣大官兵和各行各業(ye) 奮鬥者艱苦奮鬥的強大精神源泉。
20世紀50年代初,十八軍(jun) 官兵在世界屋脊高寒缺氧的極艱苦條件下,建成了總長4360公裏的川藏、青藏公路,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曆史,創造了世界築路史上的奇跡,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用生命詮釋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廣大鐵路建設者再次展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徹底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曆史。除了公路、鐵路,另一條“電力天路”也在抓緊建設中:西藏主電網不僅(jin) 實現了快速升級換代,還加速向更為(wei) 偏遠的地區延伸覆蓋,為(wei) 偏遠地區的農(nong) 牧民帶來更多便利。西藏各領域的建設者們(men) 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奮鬥精神,為(wei) 西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國際國內(nei) 形勢複雜多變,統籌發展和安全麵臨(lin) 諸多嚴(yan) 峻考驗,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弘揚“兩(liang) 路”精神的重要論述,需要著眼國際環境和國內(nei) 實際,持續開展愛國主義(yi) 、革命英雄主義(yi) 教育,強化各行各業(ye) 的忘我精神、奮鬥精神,激發出迎難而上、不向困難低頭、不被挫折壓倒的闖勁,和踏實苦幹、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幹勁,以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擔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重任。
二
發揚“頑強拚搏、甘當路石”的奉獻精神,是完成一切任務、成就一切事業(ye) 的重要基礎。20世紀50年代初期,築路軍(jun) 民不懼艱難、頑強拚搏,建成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創造了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偉(wei) 大奇跡,生動體(ti) 現了“頑強拚搏、甘當路石”的精神。
當前,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深刻領悟、積極踐行“頑強拚搏、甘當路石”的崇高精神,就是要自覺把個(ge) 人理想抱負融入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實踐中,積極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各行各業(ye) 的工作者都應自覺投身改革實踐,以實際行動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作出貢獻。進一步強化拚搏精神和奉獻意識,努力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和挑戰;進一步強化“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識,盡職盡責、忠誠履職、積極進取;以頑強拚搏的不屈意誌、甘當路石的奉獻精神,認真做好各項工作,提升各行各業(ye) 的實力。
三
“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展現了軍(jun) 民的魚水深情和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情誼,以及眾(zhong) 誌成城、團結互助的集體(ti) 主義(yi) 精神。“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是高度統一的有機整體(ti) ,既相互聯係依存,又相互影響促進,對於(yu) 促進各民族團結、實現共同富裕有著重要意義(yi) 。“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強大合力,不僅(jin) 是我們(men) 過去戰勝各種困難的巨大力量,也是當前各民族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強大動力源泉。
踐行和弘揚“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精神,一是積極推動軍(jun) 民融合深度發展。有效統籌地方經濟建設“棋局”和國防建設“戰局”,堅持把軍(jun) 隊和地方的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在產(chan) 業(ye) 、科技、人才、信息等領域做好深度融合;繼續發揚部隊官兵為(wei) 地方群眾(zhong) 做好事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積極參與(yu) 扶貧濟困,開展助民勞動,進一步密切軍(jun) 民魚水深情。二是在邊疆民族地區從(cong) 黨(dang) 政層麵高度重視“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工作,將“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工作融入工作生活的各個(ge) 領域。三是加強“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精神的宣傳(chuan) 和教育。比如組織創作有影響力的影視、詩歌、散文等係列文藝作品,充分利用新媒體(ti) 渠道搭建軍(jun) 民團結、民族團結的宣傳(chuan) 平台。
作者:熊英、萬(wan) 代璽(分別係中共西藏自治區委黨(dang) 校〔西藏自治區行政學院〕副教授、副校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