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的農(nong) 田(2019年8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西藏
地球的第三極
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黨(dang) 的恩情,猶如太陽的光芒
始終普照這片蒼茫的高原大地
閱盡歲月的滄桑
曆經風雨的洗禮
這裏的人民
始終不忘共產(chan) 黨(dang)
讓他們(men) 翻身得了解放
改革開放走向富裕
脫貧攻堅共奔小康
沃野良田,麥浪滾滾
無垠草原,牛羊成群
古城村鎮,欣欣向榮
2020年
西藏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日喀則——西藏人口最多的地市
也是西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在這場亙(gen) 古未有的脫貧攻堅戰中
17.29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1669個(ge) 貧困村(居)退出
18個(ge) 貧困縣區摘帽
建成246個(ge) 搬遷安置點
70045名貧困群眾(zhong) “挪窮窩”住進了新家……
百姓臉上的笑容越加燦爛了
百姓腰間的錢袋子更加鼓起了
百姓心中的感恩,卻言語難述
《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
唯有這個(ge) 歌聲
才能表達西藏各族人民的心聲
2021年,悄然而至
十四五開局之年
我們(men) 將喜迎建黨(dang) 百年的莊嚴(yan) 時刻
也將迎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站在新時代新的曆史起點
高原大地
必將迸發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蓬勃向上
此刻,日喀則農(nong) 家新年的祝福
響徹在高原大地
——淳樸的農(nong) 民,捧著豐(feng) 收的青稞
祝福祖國山河錦繡 國泰民安
——勤勞的牧人,獻上香醇的酥油茶
祈願家國繁榮昌盛 幸福安康
滾滾雅江,從(cong) 這裏起源
巍巍珠峰,在這裏挺立
西藏,紮西德勒!
祖國,紮西德勒!
這是2020年3月24日拍攝的雅魯藏布江雪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拚版照片:上圖是曾經的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xiang) 民房(資料照片);下圖是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孔阿村易地搬遷點(2018年9月28日南木加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
拚版照片:上圖是1996年,山東(dong) 省援助西藏的首批農(nong) 機物資日前抵達日喀則。圖為(wei) 山東(dong) 援藏幹部在給當地藏族農(nong) 民講解農(nong) 機具的使用方法(新華社記者 土登 攝);下圖是2012年5月4日,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第一個(ge) 農(nong) 業(ye) 機械化示範縣。圖為(wei) 停放在白朗縣田間的農(nong) 業(ye) 機械(新華社記者 多吉占堆 攝)。新華社發
西藏人民的笑臉。新華社發
拚版照片:左上是舊西藏農(nong) 奴製度下流落街頭、乞討求生的婦女兒(er) 童(資料照片) ;右上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鬆居委會(hui) 婦女們(men) 盛裝參加春播(2019年3月16日新華社記者李鑫攝);右下是一名藏族模特走過八廓街(2019年1月20日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攝)新華社發
落日餘(yu) 暉灑在珠峰上(2020年4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拚版照片:左上是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兩(liang) 條公路勝利通車到拉薩。圖為(wei) 在布達拉宮前舉(ju) 行的盛大通車儀(yi) 式(資料照片);左下是青藏鐵路列車抵達拉薩(2016年6月27日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 攝);右上是通往珠峰的公路(2017年5月19日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 攝)右下是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正式通航(2011年7月26日新華社記者 覺果攝)新華社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